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首页社区新闻>各区要闻>

光明区310个项目工地“满员复工”进入快进模式

条评论立即评论

光明区310个项目工地“满员复工”进入快进模式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3月的光明惠风和畅,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光明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0多名建筑工人戴着口罩,有条不紊地开展作业,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等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今年9月,该项目的两栋小学部教学楼将交付使用。

 打出“组合拳” 防疫复工两不误

如何平衡好安全复工和防疫这个两难问题,是目前大部分项目工地面临的最棘手问题。进入施工区的建设人员,需佩戴安全帽、戴口罩、量体温、双手消毒、作登记,经过一套复工防疫“标准动作”后,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建筑工地的工人便开始作业了。“为了确保防疫和施工双安全,我们做了大量的保障工作。目前,项目已经恢复施工,到岗工人达到了200多人,与春节前基本持平,项目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各班组已经‘开足马力’,我们有信心按原计划交付使用”绿地集团深圳实验光明校区项目负责人李涛文告诉记者,自2月20日复工以来,返岗的建筑工人均已自行上报了过去14天的行程,项目组每天做好生活区和施工区的消毒工作,工人就餐采取错峰制等,同时加强科学防疫的宣传,确保防疫和复工两不误。

“您好,先测量一下体温,再做个登记。最近有没有发烧、咳嗽的情况……”这是深圳轨道6号线支线每一名工人进入施工现场时最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项目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全长6.13公里,共三站四区间,合同工期1735天。由中国交建成立总经理部,下设两个工区,分别由中交二航局和中交二公局承担施工任务。据改项目相关负责人张亮介绍,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地铁工地尽快、有序复工,项目部制定了系列防控措施。对拟进场人员14天内活动轨迹进行摸底排查,确保无重点疫区出入史或接触史后同意返岗,对所有返岗隔离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并建立“一人一档”,隔离观察的同时组织专业机构对返岗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目前已累计243人通过核酸检测后正式复工上岗,同时对施工人员的健康状况跟踪,最大限度提高防控效果,降低感染风险。项目部针对节后返岗人员设置了142间集中隔离观察点,严格执行全封闭隔离、互相监督,专人管理、全面覆盖、联防联控的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并派专人派送一日三餐,测量体温,杜绝隔离人员外出,减少交叉感染,阻断疫情传播。

早在2月初,光明区就制定了《光明区工程建设领域建筑工地复工指引》《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建设工程复工扩产的专项措施》等政策文件,精简复工材料和流程,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环节,在严格检查返深人员信息,确保无重点疫区旅居史等前提条件下,加快推动工地复工。“针对复工过程中的困难,我们灵活采取临时容替等工作机制,对工地管理人员无法到岗的,允许临时指定同等或以上资质人员替代履行相应职责。如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因项目安全主任为湖北人无法及时到岗,我们同意指定同资质人员临时替代,保障了项目顺利复工。”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工作人员姚志涛介绍,区住建局还指导施工单位合理筹划和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在现有工人基础上合理分部开展施工作业,确保工地尽快全面复工。

此外,光明区还组织制定建筑工地防控组和疫后恢复组工作方案,明确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市区一体、属地服务”的工作机制。为及时扭转工地复工率低、各单位、各街道立即开展“攻坚行动”,确保完成 2 月 23 日全部复工的目标。在各街道的快速响应、全力推进下,在住建局、水务局、城管局、工务署等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同下,全区复工率短短四天内实现了从26% %到98% 的飞跃。


深圳轨道6号线支线项目,医务人员为工人采取样本做核酸检测。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