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靠海致富 阳江打响“中国蚝乡”品牌

2018-09-29 10:55来源:深圳新闻网

村民喜获肉质肥美的生蚝,笑容满面 

俗话说,“尝蟹去江浙,吃蚝到阳江”。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南临南海,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当地生产的蚝鲜嫩肥美,销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蚝乡”。

深圳新闻网9月29日讯(记者 潘润华) 9月28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广东行第三站来到了阳江市。来自中央及地方的30多家媒体深入走访,从当地村民的口中,揭秘他们的养蚝致富之路。

位于阳江市程村镇东南面的红光村,是靠养蚝走上致富路的典型。据了解,红光村总人口3225人,全村80%以上的村民从事养蚝业,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6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3万元。村内养蚝总面积达4.3万亩,年产鲜蚝4.5万吨,总产值2.7亿元,纯收入5000多万元。

据报道,早前红光村曾是一个负债50多万元且账户只有52元的“空壳村”。是什么让昔日的“空壳村”走上了盈收千万的道路?

揭秘一:发挥“靠海吃海”优势扩建基础工程

阳江南临南海,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据村民介绍,早在200多年前,红光村就开始养蚝。

时过境迁,如今的红光村如何倚靠自身优势,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成了当地村委会绞尽脑汁思考的难题。

近年来,红光村按照“靠海吃海”的发展思路,对浅海滩涂进行重新规划,把近海的300亩低洼地开发为海水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同时,扩建民生基础工程,新修马路、码头、避风港等。此外,积极开发蚝苗新培育基地。目前,红光村民蚝苗培育已遍布广西、珠海、深圳和台山等8个地级市,年育蚝苗3万多吨。

红光村的蚝养殖业产量大,肉质肥美

揭秘二:系统培训科学养殖建立购销网络

红光村的养殖户半数是个体。如何让每家每户的蚝农高效养蚝,让蚝农养殖的蚝能适销对路?这又成了红光村的另一难题。

“为带领村民走上科学养殖之路,红光村每年为村民举办2期系统培训,湛江海洋大学的教授专家会亲临指导。”红光村书记谢家贵告诉记者,如今红光村吊桩养蚝业已走上了规模化、基地化、科学化的养殖轨道,所养的蚝成活率高、易大、快肥、味美。

在运转模式上,红光村组建了“蚝协会”,建立购销网络,实现产销一条龙。“红光村生产的蚝,销往到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甚至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谢家贵说。

此外,红光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蚝产品进行深加工,兴办和引进蚝豉、蚝油、蚝壳等系列加工厂。

红光村民在装载生蚝

揭秘三:万亩红树林成养蚝“保护伞”

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0年,是粤西地区除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外,仅存的连片面积较大的天然红树林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万亩。红树林品种以桐花树、秋茄、白骨壤为主,伴生老鼠簕、海漆、海芒果、黄槿等。目前,保护区红树林长势普遍较好,最高可达4米。

“红光村养蚝体系的不断完善离不开红树林,没有红树林,周边区域养殖的蚝肥不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站站长郑科荣介绍说,红光村的蚝比其他地区的蚝早熟、早肥1-2个月,得益于红树林海水对其的滋养。所以当地蚝农称红树林周边的水为“黄金水”。

除了供给养分,红树林还是蚝养殖的“保护伞”。郑科荣表示,在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时,红树林能保护区域内的蚝养殖等不受侵害。

[责任编辑:刘婷]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