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日,成都,“可乐男孩”薛枭。图片作者:王红强/视觉中国
不负青春不忘过往
板寸头、中等个、身材微胖,眼前已近而立之年的薛枭,早已不是少年时的青涩模样。只是他右臂空荡荡的袖管,似乎提醒着那段“难忘的岁月”。
十年前的那场地震改变了薛枭的一生,也让他和“可乐”结下不解之缘。5.12地震发生时,18岁的薛枭是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一名高二学生。震后第三天,救援人员在一栋垮塌的四层教学楼内发现了薛枭和另一名女生幸存者,薛枭坚持让救援人员先救那位女生。为分散薛枭的注意力,救援人员问他:出来后想干什么?他说:想喝可乐。
灾难过后第80个小时,薛枭终于获救。在被抬上救护车时,他和救援人员一段对话被电视台记录下来:“叔叔,记着我要喝可乐。”“好,马上给你拿过来。”“要冰冻的。”在残酷的灾难面前,薛枭的乐观“逗乐了悲伤中的中国”,人们把他称作“可乐男孩”。
2013年大学毕业后,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向他抛去了橄榄枝,薛枭进入可口可乐公司从事外事工作。2016年成都新都区“可口可乐世界”博物馆落成后,薛枭成为博物馆负责人。
打开电脑、左手灵活地在键盘上敲击,每天给游客讲解可口可乐历史,专业又不失风趣……工作中的薛枭很敬业,除了负责“可口可乐世界”博物馆日常运营,还肩负着筹办企业部分公益慈善活动的重任。他坦言,这些年遇到很多困难,但得到的帮助更多,他想把这份温暖传递出去,悄悄萌发了做公益的梦想。
“最后的幸存者”
“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之际,失去左前臂的幸存者马元江如今已换上了机电智能仿真手,并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熟练使用。今年42岁的马元江在10年前的那次地震中,被困在废墟下178个小时22分钟后成功获救,地震让他失去了左前臂,他也是汶川地震中被困时间最长的获救者。“能在地震中重生,很幸运,感恩那些救援者和帮助自己的人。”马元江称,灾难让他体会到了亲情、友情的可贵。
10年与伤痛斗争
地震幸存者代国宏带着妻子前往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看望曾经救治过他的医护人员。据悉,当时读高二的代国宏被埋废墟近50小时,获救后双腿截肢。10年过去,他在和伤痛斗争的过程中坚持下来,还收获全国游泳冠军奖牌和毕生挚爱。
280名孤困儿童“回家”团聚
“5·12”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日前夕,已经走向社会的280名地震孤困儿童一起“回家”,相聚到成都市双流区“安康家园”。2008年5月底,“安康家园”共接收四川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重灾区的孤儿、单亲家庭和特困家庭的儿童(孤困儿童)共712名,其中最大年龄19岁,最小仅3岁。10年后,“安康家园”的孩子们纷纷长大成人走向社会,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警察,有的当了厨师……各奔前程。图为从“安康家园”走出的孩子喜极而泣,与“安康妈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