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焦点新闻>国内新闻>

香港科技助力“天问”

香港科技助力“天问”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前无古人的“环绕、着陆、巡视”三步走

“天问一号”将经过地火转移段、火星捕获段、离轨着陆段、中继通信段及科学探测段,飞行超过4亿公里,预计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于明年2月份最终抵达火星并开展为期90天的科学探测任务。

此次探测的主要目标,是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表面物质组成、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进行研究。

如果顺利实施,我国将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步走”,完成前无古人的创举。

昨日(8月2日)7时整,“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

“护航探火”的港澳科技元素

“这既是属于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为全人类作出的贡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表示,此次火星探测任务融合了港澳科技的元素,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也参与其中。

其中,澳门科技大学负责火星环绕器工程测量分系统可分离遥测探头研制生产,数据处理及分析工作;香港理工大学则研制如同“鹰眼”的“落火状态监视相机”用来监视火星着陆情况。

“落火状态监视相机”(俗称“火星相机”)是由香港理工大学工程学系副主任容启亮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火星相机”搭载于着陆器外层平台上,用于监视着陆情况、火星的周遭环境以及降落火星后巡视器的操作状态,包括太阳翼及天线的打开状况等。

容教授介绍,“火星相机”具备广阔测量视野,水平视野范围和垂直视野范围分别达到120度,同时可抵御极端温差和环境,用以监视着陆情况、火星的周遭环境,以及降落火星后巡视器的操作状态等。

早在“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升空时,容启亮教授及团队开发的“相机指向系统”就已经运用在探测任务中,所以此次的“火星相机”的研发可以说是“登月之后再度探火”的合作。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表示,非常荣幸能参与国家历史性的火星探测任务并作出贡献。理大作为香港唯一拥有航天任务实战经验的高等院校,将进一步发挥专长为国家其他深空探索项目作出贡献。

科研兴国,网友点赞

对于此次内地与港澳的创科合作,两地网友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点赞,期望今后港澳科研团队可以增强与内地的合作在行星探测任务中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马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