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7月10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罗瑜 兰俊 实习生 胡倩 王先亮 黄杰)“走,去赤河广场吃饭去。” 天气渐热,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的夜晚也愈发精彩起来。7月9日傍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居住在深汕合作区鹅埠镇创业村的高先生高兴地约上几个好友,准备出门“逛吃”,他们首选的地方是赤河广场。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随着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取得了更加积极的成效,深汕合作区的“夜经济”也正如日方升,人们在下班之余渐渐多了些“吃”“买”“逛”“玩”的多彩生活,城市的活力进一步迸发。
为探寻深汕合作区“夜经济”的发展轨迹、展现深汕合作区“夜经济”的良好业态,7月9日晚,深圳新闻网《夜探深圳看活力》栏目来到了赤河广场,通过图文直播的形式,以点带面,向大家展现深圳第“10+1”区方兴未艾的“夜经济”的冰山一角。
夜经济“亮”起来彰显经济活力
赤河广场是深汕合作区首个“城市生态休闲会客厅”,不仅为深汕人打造集日常休闲、购物、娱乐、公益配套的多功能场所,为深汕实体商业注入新活力,也为深汕人的生活带来了全新体验。
当天晚上19:00,只见赤河广场上人来人往,他们或休闲娱乐,或跑步运动,或约着三五好友吃美食品佳酿……处处可见这座城市的“烟火味”。
“老板,给我来一杯奶茶。”在赤河广场里的一家“网红”奶茶店门前,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排着队点餐。“我就住在赤石镇,离这里只有3公里,每天下完班我都会陪女朋友来这里喝喝奶茶,散散心。”市民刘先生说道。
记者在“探营”中发现,赤河广场最火爆的店铺当属麦当劳了,只见大厅里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大人和小孩都有。来自海丰县梅陇镇的张先生,这次带着同事在这里聚餐。“我是第一次来赤河广场,之前路过好几次,都没停下脚步,这里设施完善,空气清新,下次我还要来。”
夜经济“亮”起来,市民的幸福指数也直线上升。赤河广场旁的滨水公园也被称为“天然氧吧”,天色虽晚,但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在绿道散步。“赤河广场空气清新,风景也特别不错。”曾经参与过赤河广场建设的刘先生说,他经常带着两岁半的女儿过来玩,像很多参与深汕合作区建设的人一样,把赤河广场当成了家人成长和游玩的“后花园”。
探索经济新业态 开发市场潜力
熙熙攘攘的人群、顾客爆满的商铺……是深汕合作区经济复苏的真实写照,也彰显了深汕合作区经济的韧性,迸发出了新的城市活力。
一直以来,深汕合作区都把发展“夜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现代人喜欢“夜经济”,培育更适合居住的休闲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城市“夜经济”,是深汕合作区长期的发展目标之一。
近年来,深汕合作区的产业集聚加速投产,智造产业蓬勃兴起,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赤河广场的规划建设和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深汕合作区的“夜经济”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
“在以前,晚上我们要去吃个饭,还要跑到十几公里外的地方去,现在赤河广场成为了我们聚会、聚餐的新选择。”在深汕合作区鹅埠镇经营个体商铺的市民彭先生说道。
在直播活动中,记者采访在采访中接触的不少店铺经营负责人也表示,深汕合作区“夜经济”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发展契机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他们甚至考虑以后会延长餐饮娱乐与休闲购物等场所的营业时间,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好政策、好服务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良好的政策,也是深汕合作区“夜经济”蓬勃发展的保证。“自今年四月份开业以来,店铺每月的营业额呈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增长。”码头故事火锅店负责人柳国昌告诉记者,他非常感谢深汕合作区对于店铺开业的帮助,区里各相关部门办事效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办理营业执照时。
此外,为推动区内经济复苏,深汕合作区还为商家减免了税费。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疫情期间,深汕合作区推出了惠企暖企“硬十条”,要求全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坚持“一企一策”“一企一案”、科学施策,耐心、贴心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助力全区各类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回到正轨。
赤河广场“夜经济”的火爆,从侧面展现了深汕合作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深汕合作区经济腾飞的一个缩影。据悉,未来深汕合作区的“夜经济”将实现不同行业的交汇融合,逐渐走向品牌化、全域化、特色化、国际化,打造出具有深汕特色的“夜经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