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焦点新闻>时政快报>

75岁老人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数万张照片成重要史料

条评论立即评论

75岁老人用镜头记录深圳40年变迁 数万张照片成重要史料

分享

大洋网讯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已经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大都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而有一位深圳老人,40年来一直在用自己的镜头记录深圳的变化。1980年,陈宗浩从海南来到深圳工作直到2005年退休。40年来,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通过360°全景式的接片摄影方式记录深圳的变迁,为深圳留下了珍贵的图片档案。

“用照片讲故事”

陈宗浩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哪怕退休了他也不服老,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有滋有味;在他家房间的墙壁上,摆放着很多他拍摄的深圳全景长卷。他家还放着很多根登山杖,这些登山杖都是他爬上山顶拍摄深圳全景时用的。

2010年,陈宗浩曾举办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沧桑巨变》个人巡回摄影展,观众超过50万人次。陈宗浩说,40年间,他一共拍摄了几万张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很多故事,这些跨越40年的照片,见证了深圳沧海桑田的发展变迁。

陈宗浩说,之所以选择用镜头记录深圳,纯粹是兴趣使然。早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就很喜欢摄影,当时上摄影课的时候他买不起相机,就借老师的相机来玩。从选胶卷、拍摄、再到暗房中洗胶卷,都是他自己搞定。从那时起,陈宗浩就觉得摄影很有意思。

从黑白胶卷开始摸索

1980年,陈宗浩来到深圳,开始了用镜头记录深圳的步伐。1984年,他调入了南油集团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公司专门给他配了一台当时很珍贵的进口相机。陈宗浩回忆说,在1980年,能有一台相机拍照是很时髦的事情。当时胶卷很珍贵,一个快门按下去,可能就是几毛钱,只有等到照片洗出来的时候才知道拍得怎么样,所以,每次按下快门之前他都要思量好久,想好构图,生怕糟蹋了胶卷。

陈宗浩说,一开始相机都是黑白胶卷,而且进口的相机上面都是英文说明,又看不懂,他也不知道彩色跟黑白拍摄起来有什么区别,只好自己琢磨。陈宗浩的摄影技术都是靠自己不断摸索出来的。而一开始由于还没有照片拼接合成技术,他都是扛着相机走向山头,将景色一部分一部分地拍下来,最后拼接成一张全景照片,通常一张全景照片差不多需要由15~20张照片拼接而成;到2004年之后,陈宗浩开始学电脑,然后把这些图片进行扫描,扫描后在电脑上拼起来。

年过七旬仍是“拼命三郎”

为了拍摄深圳全景,陈宗浩经常需要登上高山,深圳大大小小的山他基本上都爬上去过。“海拔900米的梧桐山、800米的七娘山、700米的梅沙尖、587米的羊台山,我都爬过。”陈宗浩告诉记者,同一个拍摄位置,他基本上每年都会去一次,记录深圳每一年的变化。

陈宗浩说,通常周末自己带上一袋面包和一壶水,就能在深圳大大小小的山头待上一整天。陈宗浩感慨道,摄影也是需要一定运气的。“你看着现在天气很好,可能等你爬到山顶的时候,就什么也看不见了。那就只能等到合适的时间再上山重新拍。”陈宗浩说,为了从山顶拍到南山区的美景,他曾先后三次登上七娘山的山顶,却无奈云雾缭绕,无法看清楚山下的景色;就在他第四次登上山顶时,终于守得云开,他赶忙按下了快门,一张经典的照片就此诞生。

陈宗浩拿出一张赤湾港的全景照片,向记者讲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有一回,陈宗浩去蛇口码头附近的赤湾山上拍摄,到达山顶已经是中午1时3分;当时的赤湾山还很荒凉,他只能拿着柴刀拨开灌木丛,一路披荆斩棘,到后面胳膊也被划伤了。但彼时已经70岁的陈宗浩却像小伙子一样精力充沛,一路小跑。在山顶拍照时,他从一块大石跳到另一块大石的时候由于没站稳,还狠狠摔了一跤,但他从乱石堆中爬起来后又继续拍照。

“要记录下一个30年”

早在1997年陈宗浩就发现,很多珍贵的相片放在家里久了就开始发黄、发霉了,那时候他就跟同事商量,能否把照片捐给深圳博物馆或者深圳档案馆,没想到两边都非常乐意收藏。到了2017年8月,陈宗浩又将自己多年拍摄的照片全部捐赠给了南山博物馆收藏;2019年,陈宗浩用自己过去拍的照片做成一条百米长卷,展现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今年4月份,他又向深圳博物馆捐赠了长卷《春天画卷》。

虽然今年已经75岁了,但陈宗浩一直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如今他的照片后期处理已经非常专业;而看到年轻人通过无人机拍摄深圳,他也非常支持,陈宗浩说,他很乐意看到更多年轻人加入,他感到自己的事业得到了传承。“只要我还动得了,这份事业就不会停下来,我要继续记录深圳的下一个30年。”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刘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