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焦点新闻>时政快报>

激情飞扬!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聚焦苏区振兴八周年!

条评论立即评论

激情飞扬!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聚焦苏区振兴八周年!

分享

6月28日至7月1日,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实施八周年之际,由赣州市委网信办、赣州客家新闻网管理中心组织开展的“苏区振兴八周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在赣州市举行。

活动期间,来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中央、省、市网络媒体记者分两组前往赣州经开区、章贡区、南康区、于都县等地,深入乡镇、工厂、基地,用笔端、镜头采撷第一手素材,讲述《若干意见》实施八年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实惠,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八年来,赣州市围绕《若干意见》赋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五个战略定位,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奋力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果斐然,一系列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赣州由此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和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的时期。其中,2019年,赣州市GDP、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保持全省第一,GDP总量列全国百强市71位、上升20位,人均GDP在全省排名前移两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第一名。

赣州:理想信念之火永不熄灭

时逢盛夏

赣南大地山林之间

处处是层峦叠嶂

草木葱茏背后

是满满的红色记忆

芒槌石,是兴国灵山的一座山峰,在县城东面十公里开外。

1934年冬天,因寡不敌众,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江善忠退守到芒槌石的山顶。“你已没有退路,投降吧!”面对敌人的喊话,江善忠咬破手指,在衬衫上写下两行血字: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随后纵身跳下悬崖英勇就义。

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仅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达10.8万人。

这些前仆后继的赣南儿女,用“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的悲壮,筑起了牢固的信念长堤。

理想信念之火

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2012年6月2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开启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的宏伟实践。

8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怀和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国家部委倾情帮扶,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感恩奋进、真抓实干,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如今,行走赣南大地,你会发现,《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给这里983万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生活、改变,更接续着这片红色土地永铭党恩、永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之火……

殷殷嘱托如沐春风

“道路宽敞了,山里的脐橙、南瓜再也不用愁销路了。”日前,会昌县庄埠乡村民胡德顺对记者说。

庄埠乡,是审计署对口支援工作示范点。过去,部分县道乡道路窄弯多,水利生态设施薄弱等民生问题突出。

掌握情况后,审计署积极协调相关部委,推动会永线、庄庄线、珠高线等县道升级改造工程成功纳入中央投资计划并优先实施,协调推动会昌湘水、濂水系统治理等一批水生态治理重大项目成功纳入中央投资计划。

不仅如此,为帮助庄埠乡退出贫困行列,审计署通过聚集使用对口支援帮扶政策和资金,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村组交通、水利灌溉和安全饮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

在发展产业方面,审计署还有力支持当地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优质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

现如今,庄埠乡不仅仅风景秀美,各项产业很是红火。

庄埠乡的翻身仗

离不开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

对口支援赣南的好政策

而这一切

得益于《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

统计显示

过去8年,对口支援部委先后派出212批次由主要领导或副职领导带队的调研组深入赣南调研,派出四批161名优秀干部深入赣南各县(市、区)、赣州经开区挂职帮扶,有力促进了受援地发展。

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14个支持文件,国家层面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总计190多个。建立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至今已召开6次联席会议。

特别是2019年2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委联合下发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江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苏区振兴,省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召开8次领导小组会和5次工作推进会,协调帮助解决了一大批事关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实际问题。32个省直厅(局)出台具体实施意见。

正是有习近平总书记对赣南老区人民的殷切关爱与嘱托,有中央、省市各级有关部门的“翻箱倒柜、鼎力相助”,赣南苏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2至2019年,赣州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9.8%、13.2%、12.4%、10.7%、19.1%、9.4%、10.9%,增幅稳居江西省“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年均水平。

春风化雨红土生辉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8年来,围绕《若干意见》提出的五个“战略定位”,赣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和赣州工作的重要要求,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加速推进振兴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在赣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广大干部和群众牢记嘱托、真抓实干,共同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围绕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8年来,赣州累计减贫192.06万人,11个贫困县和102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赣南老区实现历史性整体脱贫;创新实施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覆盖带动90%以上的贫困户稳定增收;新建农村保障房17371套,农村“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基本解决……

——围绕建设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168家,是2012年的2.5倍;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电子信息产业带、纺织服装产业带等“两城两谷两带”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78家、为2012年的40倍,专利授权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为2012年的十余倍……

——围绕构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乡面貌发生大变样。

昌赣高铁、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赣韶铁路建成运营;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改造工程、寻乌南桥至广东龙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黄金机场航空口岸获批临时开放,并开通国际航班;华能瑞金电厂二期、信丰电厂建设稳步推进;中心城区6条快速路建成通车……

——围绕筑牢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

完成废弃稀土矿山治理面积91.27平方公里,还清了近半个世纪来的“生态欠账”;投入10亿元建成5个稀土尾水处理站,部分河流氨氮超标的历史难题得到破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0平方公里,是前30年的1.28倍;投入130.87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52个;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

——围绕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创新“3+X”集中学习模式,建立每月学习日制度,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并争取平台用户服务中心落户赣州,全面实施革命遗址保护工程,打造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剧目《永远的歌谣》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

永铭党恩接续奋斗

6月23日,宁都小布大土楼新村,晨曦微露。

走马村庄,几乎家家户户墙上都挂着两张合影。其中一张照片上土楼泥墙裸露,逼仄狭窄。另一张,则是新楼窗明几净,静谧祥和。

2013年,随着土坯房改造政策实施,全村271户土坯房住户住进新楼。

大土楼告别土楼,是8年来红土巨变的生动缩影。

赣南老区

是江西脱贫的主战场

如今,当地贫困群众

住房难、喝水难、行路难等民生痛点

已被逐一破解

近年来,累计69.5万户、近300万农村居民告别透风漏雨的土坯房;546万农村人口喝上干净水,近300万山区群众告别“点煤油灯照明、电饭煲煮不熟饭”的历史;全市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全部通了水泥路,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

沧桑巨变,离不开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

过去8年来,全市财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近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累计3941亿元,年均增长22.6%。

改善民生赢得民心,百姓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激。

5月25日起,龙南县“围屋讲堂”宣讲团来到各乡村、围屋、企业、旅游景点等地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宣讲活动;6月24日,赣州经开区医保局驻蟠龙镇杨边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组织全体贫困户开展扶贫扶志、感恩奋进主题文艺活动……

走过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当前,赣州市正通过开展“扶德扶志、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实践等多种活动,激发全市广大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知党恩、铭党恩、跟党走的浓厚社会风尚。

今后,赣州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强化北上对接,争取重大支持,聚力高质量打好六大攻坚战,全力推进新一轮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今日赣南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都更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老区不老,势头正好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