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焦点新闻>时政快报>

我们40 | 听医疗界4位特区同龄人聊聊这些年:“深圳医疗行业已经驶入快车道”

条评论立即评论

我们40 | 听医疗界4位特区同龄人聊聊这些年:“深圳医疗行业已经驶入快车道”

分享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从5月中旬开始,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推出大型专题策划“我们40”全球寻人活动,面向全球寻找并挑选40位深圳经济特区同龄人,倾听并分享他们一路走来、追逐梦想的故事。“寻人启事”发出之后,立刻轰动深圳,“刷屏”朋友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目前已有100多人通过晶报各种官方平台报名,其中来自深圳各个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共有10位。日前,晶报对其中4位进行了采访。他们之中,有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随省市医疗队前往湖北武汉支援的护士,也有一直战斗在深圳市定点救治新冠肺炎感染病人医院重症病房里的护工,还有来自疾控部门以及深圳与高校合作医院的人员。作为在深圳医疗系统工作10年以上的深圳医务人员,他们对近年来深圳医疗水平大幅提升有着切身感受。

聊变迁——

感叹深圳正在大幅提升医疗水平

“我2005年来深圳市人民医院实习,2006年毕业到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工作,2012年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医院)工作,至今已经在深圳工作生活十几年了。”来自港大医院的罗石宏认为,比起他刚来深圳的时候,近年深圳医疗水平已经有大幅提升,“我觉得,大概2012年以来,深圳医疗行业发展非常快,驶入了‘快车道’。”

他告诉记者,港大医院是深圳引入的首个由政府与高校合建的医院,“此后,像南医大深圳医院、中大七院等也陆续在深圳建设,深圳这几年多了许多大型综合医院。在医院建设这一块,这几年深圳在蓬勃发展之中”。

“除了硬件之外,在软件方面,深圳通过实施‘三名工程’,引入一批高水平的医学专家、团队,使深圳的医疗水平飞速发展。目前,深圳医疗的规模和水平,已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我觉得,对于这些变化,深圳市民都可以切身感受到。”罗石宏认为,深圳医疗现在已经可以解决市民绝大部分的就医需求。

“现在,深圳医疗不仅服务本市市民,许多周边市县例如河源、汕尾等地的民众,都慕名而来,在深圳就医。”罗石宏认为,近年来,深圳在医疗领域舍得投入,而且是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投入,使深圳医疗有了质的飞跃,正在由市级向国家级提升。“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才有第一家‘三甲’医院,就是深圳市人民医院。现在已经有18家了。不仅在原关内有,原关外地区也有一些。”

希望未来深圳的医疗水平更高

谈及对深圳未来的期许,他们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同龄人,又是已经在深圳生活了十几年的“老深圳”,自然很有话说。

“我认为,通过与各知名高校合作,深圳医疗的发展平台已经初步建立了。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构,从而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到深圳来,要做到‘能够吸引过来、来了能留得住、留下来后能发展得好。”罗石宏表示,希望深圳医疗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医疗水平越来越好。

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科上班的李向宾则表示,作为一名一线医务人员,他将继续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从而为深圳医疗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这次参加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之后,我感触良多。我觉得,只要认真学习,刻苦耐劳,在这个领域是能够做出自己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作为一名‘深中医人’,中医讲究治未病理念,我希望未来深圳市民能够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多点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好的生活习惯,认真做好健康筛查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全体市民的健康素养和水平。”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的彭思萍认为,深圳人平时都太忙碌了,生活工作压力也大,所以更要重视自己的健康。

“我们和深圳经济特区一样,已经40岁了,也就是‘不惑之年’。对于像我这样从北方过来的人来说,这座四季如春、繁花似锦的城市,真的令我们如痴如醉,非常喜欢!如今,我们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当然是希望它能够越来越好!”罗湖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促进科的郑庆鸣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医务人员投入到健康教育工作中,一起为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而努力。

聊抗疫——

奔赴“雷神山”援助武汉抗击疫情

“今年2月17日,我作为深圳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国家第四批中医援鄂医疗队成员,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援助当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说起两三个月前随队奔赴武汉参与救助新冠肺炎患者的事情,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的彭思萍仍然思绪难平。

她坦言,这一趟为期44天的“援鄂救援”之行,让她和队友们成长了许多。“我们和广东省中医院一起接管了雷神山医院的一个病区,共有48张床位。因为这是紧急抢建的临时医院,当时病区正在封顶,病房是空的什么都没有,除了硬件基础设施之外,其他很多东西都不完善,基本上等于我们去了之后重新开了一个新科室。一般医院开一个科室至少要一个月,而我们去了之后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把这个病区开了起来,开始对外接收病人。”

“当时武汉的天气还非常寒冷。因为雷神山医院还未建设完善,大卡车过不去,所以需要通过人工搬运东西,加上刚开始时病人又多,所以我们那时候非常辛苦。一开始的时候,是病人等床位,最初不到2个小时,整个病区48张床位就收满了病人;后来则是床位等病人,因为病人少了。最终,我们共收治了99个病人。”彭思萍告诉记者,她们这批援鄂医疗队共有25人,其中21人来自深圳市中医院。“在这批队友之中,我算是年纪较大的一个了,其他大多是85后或90后。尽管其中很多人是独生子女,前期工作也非常辛苦,每天要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喊累,更没有人抱怨。我觉得,他们在关键时刻都很给力。”彭思萍表示,自己属于国家中医队,中医药治疗和护理效果能得到患者的高度肯定,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彭思萍透露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她和很多同事立刻主动报名,时刻准备着到“抗疫一线”支援。她表示,这次援鄂之行得到了深圳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令她非常感动。“我是护士长,负责管理防疫物资,所以平时跟各方都联系得比较多。我们出发时,因为不知道此行要去多久,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所以市卫健委和医院共为我们筹备了200多箱各类物资。我们出发后,市中医院院长易铁刚还特地交待我不要过于节约物资,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队员,不逞强,不退缩,科学防护,物资由他们想办法保障,医院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我听了之后,觉得很感动。”

彭思萍是广东省揭西县五云镇人。1998年夏天,她中专卫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至今已经在深圳工作生活22年了。2003年,她还参与过抗击“非典”的工作,“我那时在市人民医院,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工作。”

“这次参与援鄂工作,我自己觉得没什么,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做的。”彭思萍表示,在湖北武汉期间,最为牵挂的是自己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因为我老公在华为上班,所以平时都很忙。幸好家公、家婆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帮我带好小孩,深圳市政府和医院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后勤保障,使我没有了后顾之忧。”

彭思萍告诉记者,回到深圳之后,她和队友们都做了核酸检测并集中隔离了14天,然后才回到家中。“加上回来隔离的时间,我这次离开家近两个月。女儿见到我之后,立马高喊着‘妈妈’飞奔过来,那一刻,我没忍住掉了眼泪。”

持续两个多月奋战在深圳抗疫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最让我欣慰的是七八岁的儿子,一个人在家学会了煮东西吃。一天早上,他给我和老婆各煮了一碗麦片,令我非常感动!我感觉这次疫情期间他成长了许多,变得更加懂事了。”谈起儿子,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科上班的李向宾顿时滔滔不绝起来。

听他说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疫情发生之后,因为他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病房担负护理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工作,所以不能回家。一开始,他们都住在医院宿舍,后来则在政府安排的隔离酒店住。“从1月底开始,我两个多月没回家,直到4月初才见到老婆孩子。因为我老婆也在医疗机构上班,父母又没在这边,所以我把两岁多的女儿放在老家。大儿子今年才七八岁,我老婆上班后,他就一个人待在家里,中午自己弄点吃的。我们闲暇的时候就通过微信视频掌握他的动态。说实在话,每天都挺担心他的安全,但是又没办法,只能一再叮嘱他要小心。”

谈及抗疫时的工作,李向宾表示,因为自己是护理组长,护理的又是病人相对比较严重的病区,所以在疫情紧张的那段时间非常忙。“我们4个小时一个班,每班几个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轮换,护理病区十几二十个病人。我们值班时,要给每个病人翻身。遇到一些比较胖的病人,加上身上又插着许多管子,所以非常辛苦,常常翻得我们腰酸背痛。”他告诉记者,市三院的男护理不多,仅八九个,女护理加上来支援的,最多时有上百个。“因为我是组长,又是男的,所以更得多担待一些。”

“来深圳之前,我还没见过海,所以那时就想来看看。”李向宾告诉记者,他是河南省洛阳市人,2005年在河南省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毕业后,因为向往南方的大海,所以就选择来深圳工作。“深圳的空气要比北方好。而且比较开放、包容,城市建设也很漂亮。因此,我一来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经历这次疫情之后,大家都成长了许多”

“我之所以会选择前来深圳,主要是因为当时我男朋友先毕业来了深圳,所以我毕业后就跟着来了。”出生成长在甘肃省金昌市的郑庆鸣,2006年7月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毕业后,来到深圳光明疾控部门工作。

郑庆鸣告诉记者,2017年,她调到罗湖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促进科上班,主要负责健康宣教方面的工作。“例如,针对5月底的‘世界无烟日’,我和小伙伴们推出了一期相关的短视频,主题跟青少年有关。视频发布之后,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现在,单位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由我们科室在负责管理和发布。”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其实我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因为我在2018年以前都是在做传染病防治工作,包括甲流、禽流感等,所以对这方面有经验。”郑庆鸣表示,她们后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积极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推文,倡导大家正确佩戴口罩,“总的来说,就是提醒大家要注意!”

春节期间,郑庆鸣一直留在深圳,和小伙伴们一起忙着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印象最深的是1月23日,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之后,我们需要制作与疫情相关的宣传海报。当时,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广告公司的设计师都已放假,所以我们团队只能硬着头皮自己设计宣传海报。”随后,因为印刷厂也都放假了,所以她们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家愿意接活的。1月24日(腊月二十九日)晚上印好送过来,她们半夜在单位接收,次日(除夕)就派送了出去。

“这次疫情期间的经历,令我终身难忘。我觉得,经历了这次疫情之后,大家都成长了许多。”郑庆鸣认为,在残酷的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刘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