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首页社区新闻>

茅洲河畔问治水 首期“问政深圳”聚焦深圳治水工作

条评论立即评论

茅洲河畔问治水 首期“问政深圳”聚焦深圳治水工作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民之所盼即是政之所向。7月17日下午,在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指导下,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发布厅、深圳新闻网承办的“问政深圳”第一期来到了茅洲河边,在水清景美、风景怡人的燕罗湿地公园,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利民与网友面对面交流,畅聊深圳“治水经”、展望水污染治理后的美好前景。

深圳新闻网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曾舒琪 谢莹 钟鸿冰 ) 治水,深圳一直在行动。近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指出,水污染问题是深圳市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市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期盼最迫切的烦心事忧心事。今年是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决战年”,深圳正举全市之力决战水污染治理,年底前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治水工作既是市委市政府督导的重点工作,也是市民们关注的焦点。

民之所盼即是政之所向。7月17日下午,在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指导下,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发布厅、深圳新闻网承办的“问政深圳”第一期来到了茅洲河边,在水清景美、风景怡人的燕罗湿地公园,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利民与网友面对面交流,畅聊深圳“治水经”、展望水污染治理后的美好前景。

谈茅洲河治理:

三年治理,给深圳人带来一条“不一样的茅洲河”

提起茅洲河,或许还有人以为它是过去那条“黑臭河”,殊不知经过三年的治理,茅洲河早就实现了华丽转身,变得水清岸绿、风景秀丽,特别是中游的燕罗湿地公园一带,已经成为了附近居民前来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邀请赛已连续两年在这里举行,让更多人对茅洲河有所改观。

本期“问政深圳”就从深圳治水“老大难”茅洲河开始。“应该说,整个茅洲河的水质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我相信现场的网友们也能体会到。”龚利民介绍,茅洲河干流总长31公里,经过3年治理,现在上游段部分水质已达到Ⅳ类水,燕罗湿地公园段已达到地表水Ⅴ类水,可以说是“一湾碧水,碧波荡漾”。用数据来说,与去年相比,中游段氨氮指标下降了56%,总磷指标下降了46%,最难治理的下游段也“稳定消除黑臭”,在下游国考断面,氨氮指标和总磷指标分别下降了35%和40%。

网友们现场参观茅洲河,对它的变化感到惊喜万分。访问结束后,龚利民与网友们一同沿着河岸走了走,亲身感受茅洲河的改变。“我女儿小学时在对面的燕山小学上学,那时茅洲河太臭了,上学时也能闻到,真的很难过。”李女士带着已经上初中的女儿再次来到茅洲河边,并在这次“问政深圳”访谈中了解到深圳治水的努力与成果,看到如今茅洲河的全新面貌,她感到由衷的高兴。

谈治水成果:

投入700亿,已有146个水体基本消除“黑臭”

茅洲河的治理与变化是深圳近些年来开展治水攻坚战的缩影,在深圳,有河涌的地方,就有治水人的身影。龚利民告诉网友,其实多年来深圳一直把治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而在2016年,治水攻坚战全面铺开。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许多像茅洲河这样的“黑臭水”陆续得到治理,给市民们带来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

龚利民说,为打赢这场攻坚战,2016-2018年深圳已投入700亿元,建成了5897公里的污水管网,补齐了最大的短板;完成了8980个小区、城中村的“正本清源”工作,力度空前;完成了6座污水处理厂的新扩建与7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深圳的污水处理规模已达到全国第二的水平,仅次于上海;根据2015年的调查,全市共有159个黑臭水体,到目前146个黑臭水体已得到治理,基本消除“黑臭”。

“相信市民们能够感受到,你们身边的河流、水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龚利民说,完成这些建设任务后,治水成果也显现了,“全市整个水环境质量发生明显改善,特别是五大干流的水质。”

以深圳河为例,从去年10月份开始,深圳河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今年1-6月水质稳定在Ⅳ类水标准。此外,观澜河、坪山河达到Ⅴ类水,茅洲河水质则如上文所述,除下游由于感潮等因素影响水质略差,茅洲河也稳定消除“黑臭”。

今年5月,深圳市因“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督查激励。

谈面临的困难:

需要全民治水,做好城中村、暗涵、小微水体的治理

市委市政府把今年定为“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市委书记王伟中要求到年底“巴掌大的一块黑臭水体都不留”,这也是中央给深圳的要求。在龚利民看来,这项工作目标重大、任务艰巨、要求严格,特别是四十年的高速发展让深圳从一个边陲渔村成为今天国际化大城市,人口规模巨大,GDP快速增长,全年用水量达20亿立方米,过去三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在四年的时间里解决四十年发展留下来的短板,十分不易。

与深圳“大城市”相对应的,却是有限的资源空间、很小的水环境容量承载力。龚利民介绍,深圳的河流是山区雨源性河流,受下雨的影响很大,汛期常常洪涝,不下雨水河涌里又全是污水,成为了一条条“污水沟”、“排污渠”。

龚利民指出,因此,要解决水环境治理的短板,有几个问题是必然面临的困难:

一是城中村的污水治理。深圳有1800多个城中村居住着1000万左右的人口,每天要产生200万吨污水,怎么把这些污水有效地收集起来、治理好小区和城中村雨污混接、污水横流的现场?答案是“正本清源”,从源头上根本地解决好雨污分流的问题,让雨水注入雨水管网进入河道、污水流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这样深圳的水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治理。

二是暗涵的治理。过去有一些小河小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覆盖”成为暗涵、暗河、暗渠,这也是排污的通道,过去通过总口截污收集污水,但是遇到下雨污水还是会流入河道,这些暗涵的条件很恶劣、治理难度非常大。因此,通过对暗涵的摸排、溯源,查清每一个排污口和污水的来源,再结合“正本清源”工程,真正让污水不再流入暗涵。

三是小微水体的治理。深圳还有数量不少的小微水体,要治理好这些水体,让“巴掌大的一块黑臭水体都不留”,真正让市民在身边再也感觉不到“黑臭”,深圳治水人正在持续攻坚。

“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地还是要从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做起。”龚利民说,“要一户、一栋、一村地去做好“正本清源”,这是个‘细活儿’,按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用‘绣花’的功夫去做好这个工作。”

他特别提到,这个工作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治水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治理好水污染需要“全民治水”,在生活中做到不把污水排到雨水管道。他在现场呼吁,希望大家全民治水、共同参与,共同爱水、护水、惜水。


谈治水目标:

今年再投500亿,159个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

深圳今年计划投入500亿元治水,创造了深圳治水投入的高峰,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力争深圳河、观澜河、坪山河稳定达标,龙岗河年底达标,茅洲河达到省考核要求。

如何用好这500亿?龚利民介绍,一是在小区、城中村进一步推进3000多个“正本清源”工程,实现全覆盖,把雨污分流工作进行到底;二是再建设300公里市政管网,解决好历史欠账,继续做好市政管网的雨污分流,达到全覆盖,不留死角;三是完成23座污水处理厂的新扩建和提标改造;四是把159个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并消除1467个小微水体的黑臭,通过“见黑就治”真正做到“巴掌大的一块黑臭水体都不留”,真正让市民们生活在水清岸绿的环境中。

现场互动:

网友:沙井有条河流治理好后“返黑”要如何避免?

龚利民:沙井河有条支流,叫龙津涌,是条“龙须沟”,河道宽不到1米,建筑紧临河道,过去周边居民的污水往河沟里排放,从而造成黑臭。这么小的河沟如何截污纳管?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清淤,第二步是想办法把每家每户原本排到河沟里的污水收集起来,甚至一个一个口去接污水,通过污水管道送到污水处理厂,这些工作都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这很关键。

居民:宝安地势较低洼,汛期积水严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龚利民:沙井、福永等地整体地势低洼,相当于一个坡地,而河流又是感潮河流,此外由于管网系统不完善,存在“雨污混流”,下雨时雨水和污水都进入排水管网,排水不畅,一旦遇到暴雨就容易积水。今年重点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对860公里老旧管网进行修复,修复破损、改造错接,同时完善“断头管”,形成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体系,同时加大茅洲河、珠江口片区内的泵站建设,通过泵站抽水解决内涝问题。

居民:茅洲河变化大,但是景观还不是特别好。茅洲河是否会建碧道?

龚利民:去年全省提出要建设“万里碧道”,其中深圳到2025年要建设1000公里的碧道。什么是碧道?其实就是以治水为核心,同时把一河两岸的景观打造、城市风貌设计、两岸产业布局,包括公园、文化设计、交通规划等方面融合在一起。深圳将率先建设茅洲河碧道,试点工程有12.9公里,其中6.1公里在宝安、6.8公里在光明,明年可以完成建设。明年还将在茅洲河举行全省万里碧道现场会,届时茅洲河水清岸绿、风光优美,会成为市民们休闲好去处,真正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交上茅洲河的答卷。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罗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