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首页滚动图片>财经>

个人税延养老险初落地 政策性保险仍面临市场检验

个人税延养老险初落地 政策性保险仍面临市场检验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业内期待已久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日前正式问世,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多家此前获批开展这一业务的公司陆续开出首单税延养老险产品。

业内期待已久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日前正式问世,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多家此前获批开展这一业务的公司陆续开出首单税延养老险产品。业内认为,这意味着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开始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这一“第三支柱”发力,但这类政策性保险的推广仍需面临市场的检验。

个税“减负”养老金也增值

税延养老险,是指个人通过商业养老资金账户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计入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再征收个人所得税。换句话说,即是在一定条件下,保险消费者现在用于购买商业养老险的钱,可以享受免税,等到退休领取养老金时再征税。

“由于边际税率不同,购买税延养老保险可降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同时获得税延额投资收益,既能个税‘减负’,又使养老金保值增值。”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用中国太保推出的“税延计算器”算了一笔账,假设某40岁市民陈先生月薪为税前10000元,他购买了一份每月保费为1000元的税延养老险产品,选择20年养老年金领取方式后,在保险利益上,陈先生可领得1708元/月养老金,在税延利益上,他每月可延税120元,预期省税总额为15821元。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银保监会及证监会4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目前仅限上海、福建(包含厦门)及苏州工业园区三地进行税延养老险试点,为期一年。可以看出,监管层对于税延养老险的态度是相对谨慎的。

事实上,税延养老险制度设计作为一项涉及社会保障、税收、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自研究起步至政策落地实施,共经历了11年时间。

“这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建设的一大突破,是在充分利用财税杠杆和商业保险机制下,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来优化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中国太保寿险副总经理郁华表示,未来该公司将扎实推进试点工作,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消费者。

政策性保险仍需推动力

由于税延养老险同时具有政策性和惠民性,这对承担该业务的保险公司在整体实力和经营状态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此次获批的也都是大型险企。记者了解到,目前共有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平安养老、新华人寿、太平养老、泰康养老6家保险机构的税延养老险产品获批销售。

“与之前推出的税优健康险等税惠类保险产品相比,税延养老险产品的税收抵扣额度更高,税收优惠力度更大。”中国人寿方面表示。

而根据银保监会、财政部、人社部、国税总局发布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税延养老保险产品分为A、B、C三款,其中A款为固定收益型,B款为保底收益型,C款为浮动收益型,分别对应风险偏好较为保守、较为稳健及较为积极的人群。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事实上,与纯商业保险相比,政策性保险的市场扩张进度往往较慢。以两年前正式开始试点的税优健康险为例,2017全年该险种实收保费仅为1亿多元,与同期的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4390亿相比,差距巨大。

此外,作为税优型的养老保险,该险种对纳税额较高的高收入人群吸引力更大。据测算,在不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月收入7000元以上的职工,30年缴费期内约可少缴税1.5万元到9万元。新华保险上述负责人称,参照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达到10%以上的人群更适合购买税延商业养老保险,税率越高,“减负”越多。

对此,有业内专家坦言,由于产品推出时间尚短,且国内各地收入水平仍然有显著差距,因此市场对税延养老险的接受程度还难以估算,市场前景有待观察。(记者 张程)

[责任编辑: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