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原创稿件>

支教动我心18 | 巴特乔乐:不在这里,从未离去

支教动我心18 | 巴特乔乐:不在这里,从未离去

分享

208颗星星,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闪烁着虽然微弱,但是在我眼里,仍旧是灿烂的希望之光。

 

208颗星星,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闪烁着虽然微弱,但是在我眼里,仍旧是灿烂的希望之光,而这弥足珍贵的闪光,值得我们去给予最大的爱和温柔。

——题记

前一分钟还在谈论着深圳的车水马龙,下一分钟走下动车,望着车站两侧,几乎可以说与现代化的高铁站有点格格不入的大山,才意识过来,支教生活像是骗过了时间,已经悄然无息地走进了我的生活。

站在贵州硫铁矿希望小学六年级的讲台上,在提醒学生们做笔记的间隙,转个头突然发现,对面葱葱郁郁的大山被窗框围起来,变成挂在学生身旁的一幅画,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已经捂着嘴笑话这个居然会开小差的支教老师了,我也挠挠头,和他们一起笑了起来。

其实刚开始的支教生活并没有上一自然段写的那么和谐美好,确切地说几乎是举步维艰,本来武装到牙齿的思想准备,在真正遇到困难时,碎了一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看似很简单,十来岁的小孩,身高最高的也就一米四多,单从体型上来说就会对他们有很强的威慑,但是这种强制式的管教治标不治本,总是在维持完纪律没多久就又乱成一锅粥,而拿内容和形式去吸引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的集中注意力去听课,在我看来真的是值得令人钦佩的能力,同时也让我望尘莫及。再加上硫铁矿小学整体的英语基础很差,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专职的英语老师,这让担任临时英语老师一职的我煞费苦心。这还只是教课中遇到的困难,日常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不知道是他们一时半会调整不过来,还是故意逗我,总是不用普通话而是用苗语代替交流等等各种问题。

说明: C:UsershuangyiDesktop近三年支教心得(选)2016届巴特乔乐——不在这里 从未离去巴特乔乐2.jpg

有怀疑过,有无力过,挫败感几乎是每天就着米饭吃下去,一直到晚上躺在床上,都消化不掉。窗外的月亮躲在云后,抽着闷烟,竖起耳朵听我数着绵羊,一直数到睡不着。

好在,我这个人可能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我不再急功近利地刻意找话题和他们聊天,不再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有多精彩,因为我明白过来,爱的本质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而是细水长流,娓娓道来。如果让支教这个活动变成了一项任务,去“攻占”孩子们的心扉,而不是他们自愿地为我们打开的话,也许我们的支教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虽然两个月的时间可能不够,但是本着这个初衷去和他们交流,也能感受到一些我们由内而外的温度。

孩子终究是孩子,我也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淳朴的他们开始慢慢地接纳我们这些深圳来的老师们,叫我们一起打球,和我们一起唱歌,给我们送自己手工做的小礼物,最让他们头疼的英语课也一起学唱字母歌之后变得有趣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变得自然而细腻,伴随着桂花的香味,飘散在这山间,清香中夹杂着甜蜜。

两脚宽的小路,顺着稻田的边缘,弯弯曲曲的趴在山背上,旁边的稻草已经收割完,打成捆有序的摆放在稻田里。走在我前面为我带路的孩子拔着山路边上的野草,蹦蹦跳跳,但在时不时的回头中,我能看出来那装作漠不关心的眼神,其实是在看我有没有跟上他的脚步,担心我走丢,孩子们真的很天真很可爱。出于什么原因,这里的孩子对待别人的感情总是喜欢这样隐藏起来,我想了想,可能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家人团聚,而长期对父母的思念没处宣泄,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习惯把情感压抑在心里,即使是对别人的关心都变得小心翼翼。还在胡思乱想的我发现好几座依山而建的苗族吊角楼已经呈现在了眼前,学生一路小跑进了家门,告诉在家的奶奶有老师来家访了。

我擦了擦汗,看见身穿苗族传统服装的老奶奶招手和我打招呼,虽然听不懂说了什么,但是微笑是所有民族之间通用的语言。经过学生的翻译,了解了一些家里的情况,基本和事先与当地老师沟通过的情况相符,但是在亲眼目睹了家里的情况后,才能真正感觉到表格里的那些只言片语是多么苍白,特别是家里所有的积蓄只剩200元,还在等在外打工的子女寄钱回来这个情况从老奶奶嘴里说出来时,我反复询问学生是不是翻译错了,因为我真的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在推辞了老奶奶执意要我留下吃饭的邀请后,在回学校的路上我回想起来时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家附近这么漂亮,你应该很开心吧?”,当时他没有回答我,是啊,我也无暇顾及那些美景了。

说明: 巴特乔乐1

更多的山路,更多的吊角楼,更多的家访,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定了读书应该是是让他们走出这些大山,摆脱这种贫困最直接并且最基础的办法。有些人说我们的幸福标准不同,不能拿我们的价值观去绑架他们,亦或是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但是事实呢?高铁已经开进三都县,每家每户都有电视,他们早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区人民了,大千世界的点点滴滴早就已经触及到了这里,难道还要他们回到闭塞的年代么,继续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既然没有退路,那我们就要鼓励孩子们,一定要努力读书,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让专业技能带领他们过上适应时代的生活,而不是像懦夫一样去逃避,做一个强大的人。

学生们不知道,我们还有一周就要结束这次支教生活了,也许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离开是个更好的选择,两个月前初来支教的时候如果对他们来说算是个意外,那就让我们走的时候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才不至于打扰他们本来正常平静地生活,我们就像火柴,在硫铁矿小学这片土地上,短暂的亮了一下,但毕竟留下了光和热,足矣。

硫铁矿的孩子们,不要因为离别悲伤难过,我们不在这里,我们从未离去。

(作者:深圳市燃气集团 巴特乔乐)

[责任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