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九大>

中国梦·深圳行|过去五年深圳新改扩建医疗机构60余家 新增病床1.46万张

条评论立即评论

中国梦·深圳行|过去五年深圳新改扩建医疗机构60余家 新增病床1.46万张

分享

过去五年,深圳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圳新闻网10月9日讯(记者 刘梦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以“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各项民生建设,造福市民,打造民生幸福"升级版"。回首过去的五年,深圳交出了一张怎样的成绩单?日前,记者梳理了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情况。过去五年,深圳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年卫生总投入约890亿元

十八大以来,深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持续优化。记者从深圳市卫计委获悉,2013年以来,政府卫生总投入约890亿元,新改扩建医疗机构60余家,新增病床1.46万张;三级医院增加17家,达到34家;三甲医院增加4家,达到12家。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630家社康中心,实现社区全覆盖。构建完善15家基层医疗集团和17家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为主体的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接近65%。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了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名校名院来深办医;引进173个全国同学科排名前10位的高层次医学团队。全市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22个学科进入了全国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估学科排名前100名。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增强。公立医院次均门诊、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16.9元、10019.5元,维持在国内同级城市的较低水平。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2012年的23.82%下降到19.29%。

市民的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全面落实13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达到70元。6个行政区获评“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0.88岁,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8.46/10万、婴儿死亡率1.64‰。

推进“五位一体”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十八大以来,深圳全面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位一体”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2017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发布35项医改重大典型经验,深圳罗湖医疗集团改革、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医疗卫生财政补助机制改革、卫生综合监管制度建设等4个方面探索经验入选。9月1日,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深圳召开,推广深圳以基层医疗集团为主要形式的医联体建设经验。

具体来说,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推动医疗卫生工作中心下移、资源下沉。另外,在基层医疗集团推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医保基金管理方式改革,引导医疗集团主动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形成既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又有利于增加医务人员收入的导向机制,推动从“治疾病”向“促健康”转变。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成立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代表市政府履行办医职责。推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进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院名校运营管理新建医院;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财政补助机制,将公立医院医院财政补助与人员编制脱钩,与基本诊疗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与2012年相比,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其总支出的比例由17.2%上升到30.5%;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于2012年7月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同步提高诊查费收费标准并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改革后,“药占比”从38.7%下降到30.6%;改革医疗服务价格。于2017年1月,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分步调整1500多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取消挂号费,降低检验检查类项目价格,提高手术费、诊查费、护理费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服务项目价格。

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280余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全市55家定点医疗机构上线省异地就医平台,25家公立医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立了覆盖定点机构的基本医保智能审核系统。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动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前,完成了1046种药品的谈判议价,并上线供应。据预测,药品综合降幅超过22.57%,可降低药品采购费用15.37亿元;2014年以来,在市属医院开展对一次性注射器等5类医用低值通用耗材实行量价挂钩的集团化采购,采购价格降低约28%。

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完善政府、社会、行业多元化监管体系;推进监管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

此外,出台了《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17-2020年)》,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实施11个方面94项具体行动措施,推动健康深圳建设。

2020年全市病床将达6.3万张以上

记者从深圳卫计委获悉,该委未来五年将以“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为工作主线,力争在深化医改、构建医疗卫生高地、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建设健康城市等方面勇当尖兵、再创新局。

具体而言,将深化医改,率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推进基层医疗集团建设为主要抓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和激励引导措施,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做实做优家庭医生服务,加快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到“十三五”期末,基层医疗集团的诊疗量占比≥7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现全覆盖;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按DRG收付费改革,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保障模式,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完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

加快补齐短板,建成医疗卫生高地。加快平湖医院、健宁医院、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九医院等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总量。至2020年,全市病床达到6.3万张以上,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4.3张;推进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建设,继续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到2020 年,全市达到三级水平的医院增加到60家以上,至少建成10家高校直属附属医院,建成10家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争取1-2家专科医院跻身国家医学中心或华南区域医疗中心,1-2家综合医院进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行列。创建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高等医学院校。积极配合推进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深圳校区建设。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医学院。全力推动医教研协调发展,支持三级医院与高校合作共建临床医学院、研究型医院。加快推进深圳市医学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精准医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健康科学研究院建设。

坚持需求导向,增强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推进市医学科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基础研究机构建设。加快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生物医学、中医药、“互联网+医疗”、公共卫生等6大类40个重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协同开放的医学科技创新网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医学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实施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型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每年培训30名临床研究高级人才、100名临床研究骨干人才;实施健康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加强精准医学等技术研发,部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殖健康、出生缺陷防控等疾病防治研究;加强肿瘤防治重大医学科技攻关,推动干细胞、血液、骨髓、肿瘤等生物样本库建设,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基因检测、诊断、治疗和细胞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研发并推广一批肿瘤防治新技术。

坚持健康优先,加快建设健康深圳。深圳将深入开展健康深圳行动、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优化重大疾病防控策略、大力培育发展健康服务业。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