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首页社区新闻>图片头条>

碧波荡漾 白鹭齐飞 光明茅洲河治理显成效

条评论立即评论

碧波荡漾 白鹭齐飞 光明茅洲河治理显成效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光明区全力推动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一系列治水措施,让茅洲河恢复秀丽本色。

鹅颈水生态湿地公园。

深圳新闻网2020年6月23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洳鑫)茅洲河是深圳的第一大河,被称为深圳“母亲河”。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茅洲河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从水波荡漾、风光旖旎,到臭气熏天,垃圾遍布,茅洲河一度成为国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2013年,茅洲河启动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截污、清淤、活源、固堤。2016年深圳把治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开展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光明区积极响应,全力推动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污水处理厂改造建设、管网补齐加建、河流生态补水等一系列治水措施,让茅洲河恢复秀丽本色。

“黑龙”变“白练” 13条一级支流全面实现不黑不臭

茅洲河蜿蜒流淌穿越光明区,加上鹅颈水、楼村水等13条支流汇入,流域覆盖光明90%以上面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城镇化无序发展、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等原因,光明区范围内的茅洲河也污染严重。

“以前这里很脏,恶臭熏得人开不了窗,从河边走过都要捂着鼻子。”居住在甲子塘排洪渠附近的居民夏女士告诉记者,甲子塘社区是一个城中村,村里工业园比较多,过去因为排水管网不完善、管理运营水平低,大量生活污水、生产污水被直接排进甲子塘排洪渠并汇入鹅颈水,河内垃圾遍布、蚊蝇泛滥,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经过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清淤治污等一系列系统治理,甲子塘排洪渠再现勃勃生机。三五成群的社区居民聚集在河流附近,或悠闲散步,或惬意聊天,怡然自得。

甲子塘排洪渠的“华丽蜕变”是光明区近年来治水成效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光明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景象正在逐步恢复。2017年,茅洲河(光明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EPC)项目、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PPP试点项目开工;2019年光明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开工。2018年底,实现14个纳入国家平台的黑臭水体消除黑臭。2019年底,在全市率先完成148个小微黑臭水体验收销号,境内茅洲河流域14条干支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市排名第2。

控源截污 管网配套、环境执法软硬一起抓

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是黑臭水体整治最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光明区坚持管网配套和环境执法软硬一起抓,在全市率先构建了一整套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落地、全过程全方位的“1+1+N”基层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制度体系,率先建立了“1+6+31”区-街道-社区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创新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监管发现、整治、执法“三张网”和水务管理网格,并向各街道、社区实施“交底工程”,以“拦退引改”全链条构建“散乱污”整治与防回潮长效机制;率先建立“环保顾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家支持、多元参与的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一方面贯通沿河截污管道,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市政管线混接改造、小区正本清源、海绵化改造等,为污水收集强化硬件支撑。2019年,光明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开展正本清源小区查漏补缺,累计完成正本清源小区879个、城中村114个,基本实现正本清源全覆盖;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干支管网完善项目建成25.56公里排水管网;2020年继续查漏补缺,目前已建成16.13公里,建成后光明区雨污分流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

另一方面,光明区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查处力度,将所有排河污水截流并网,重点关注沿河企业排污情况,严厉打击偷排乱排等违法现象。以“利剑”系列行动为抓手,聚焦聚力各类污染源,持续保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同时,以“工业、三产、面源”3大涉水污染源为重点,全面排查整治涉水污染源。2020年进一步制定了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工作方案,汇编了餐饮、汽修、农贸市场、美容美发、垃圾转运站等16类涉水污染源长效管理工作指引,建立问题“发现网、整治网、执法网”。截至目前累计完成4675家“三产”涉水污染源、13家农贸市场及43个垃圾转运站整治,完成4406家排水许可证办理,清理河道长度达1.23万公里,清理河道蓝线范围内外垃圾2577吨。

打造市民亲水近水平台 绘制“人水和谐”生态新图景

炎炎夏日,鹅颈水生态湿地公园内清澈湖水波光粼粼,天光云影与林立高楼,青葱树木与娇艳花朵倒映水中,行走其间,让人身心畅快。据悉,鹅颈水生态湿地公园是光明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惠民项目之一,于2019年9月正式对公开放。这里有100余种乔灌木及地被,30余种水生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野鸭、白鹭来此做客。公园自然风光宜人,成了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公共空间、了解海绵城市建设及生态湿地相关知识的天然课堂。

治水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是光明区治水工作的一个特点。据了解,光明区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提质、防洪排涝能力提升等工作结合,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计划、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将公园之城建设、治水提质等重大项目全部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考量范畴,构建集低影响开发、灰色和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空间保护相结合的海绵系统。

同时,光明区在确保水质基础上,加速推进水环境生活圈建设,让一河两岸成为市民亲水休闲生态长廊,编制光明区水景观建设概念规划,指导“一河一景”景观工程设计,还市民于安全、还河水于清流、还堤岸于绿意。截至目前,鹅颈水景观提升工程已经竣工验收,楼村水、新陂头河、白沙坑、玉田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已完工,水景观具备雏形。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