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原创稿件>

马彦明:阳光下的语文课

马彦明:阳光下的语文课

分享

虽然已是冬天,但是校园里大树依然葱茏,在阳光下摇曳生姿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马彦明

下午的第一节是语文课,上哪一课却让我倍感纠结。

按照教学进度,应该上古文,但我的视线却停在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12月19日,晴,室外气温12°,当然对于深圳而言室内气温也一样。与室内阴冷萧瑟的气氛不一样的是,室外阳光甚是灿烂。虽然已是冬天,但是校园里大树依然葱茏,在阳光下摇曳生姿,当然仔细看来,连日刮起的寒风也初显威力,一些不耐寒的灌木枝头的叶子已经凋落一地,青草也失去了绿色,替之以灰黄,即使是常绿的大树,色彩也显得有些干硬了,树叶也显得有些稀疏了,阳光透过来,也能在地上依稀勾画出一点沧桑的感觉。

这样好的温度,这样好的天气,这样好的阳光。为什么不和孩子们一起好好享受这一番秋意呢?我决定——和同学们一起读《故都的秋》,而且,是去学校楼顶的花园里!

从带领同学们走出冰冷教室的那一刻起,同学们的心情就已经开始渐渐融化了。“老师我们去哪里?”一个同学兴奋地问。我对他一笑,神秘地说,“都跟我来!”……

楼顶花园里,太阳正暖,秋草已黄,天地之间便是课堂。待到同学们三三两两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坐好,我清清嗓子:同学们,今天,咱们在这秋的气息里,一起来读郁达夫《故都的秋》。

我示意男生先读第一段。

“秋天,无论是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广阔的天地似乎激发了男生们的表现欲,男生们读的声音浑厚,语调铿锵,看来男生们还沉浸在兴奋之中。

“老师,为什么郁达夫要租一椽破屋呢?”

“老师,为什么他要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呢?”

“老师,为什么他要花这么多的笔墨写牵牛花呢?”

“老师,为什么他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呢?”

……女生们一个接一个地提出了自己的阅读疑惑,我在心底暗喜,孩子们已经进入到郁达夫的那个秋的世界了,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是陌生的,所以他们充满好奇。好奇是求知的开始,我要带着他们走向更深处。

“我的理解,郁达夫说租一椽破屋,其实就是说,故都的秋并不仅仅是在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和潭柘寺,它是无处不在的”。“老师,我认为他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这是一种闲情,有时间,且时间久,同时,也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因为能泡浓茶的一般都是普通的茶叶……”

在男生的回答中,我惊讶了:南方的高楼大厦里的孩子,居然能够读出北平破旧的房屋中的秋意。我惊喜了:南国的荔枝与白米饭滋养的孩子,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哗声里生活的孩子,竟然能读懂北京大杂院里闲情与逸致。

女生叹息着:“唉,天可真凉了——”

男生为了突出歧韵的感觉,故意高低起伏地读着:“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和煦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我问:“同学们,凉是怎么来的?”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聊起来,凉在茶里,在牵牛花里,在槐树的落蕊里,在秋蝉的鸣唱里……

一个同学说:在心里。

……

就这样,同学们读着,品着,问着,思着。一阵凉风吹来,下课的时间到了。

我说,同学们,我们需要闲下来,静下来,去目睹一番北方的秋天的,因为北方的秋天是“悲凉”的,它是生命走向衰亡时最后的绚丽,当我们目睹这些生命,回味这些衰亡,有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我们的生命究竟是怎样的状态,究竟应该怎样地存在。就像今天,我们在这天地之间、阳光之下一起上的这堂课一样,希望它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一点阳光,提供一分思考。

我喜欢,在阳光里为同学们上这节语文课。

[责任编辑:曹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