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九大>

深圳创新应急管理工作 提升市民安全感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创新应急管理工作 提升市民安全感

分享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罗湖区洪湖公园“第一响应人”社区安全宣导活动现场,对深圳不断创新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走访,感受了深入基层开展应急知识宣传的扎实作风。

原标题:

深圳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市民安全感

市民家门口就能学到应急技能

深圳新闻网讯 “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至120次,一般按压30次做两次人工呼吸,形成30:2的比例……”11月5日,深圳市罗湖区洪湖公园门口人头攒动,多名身穿统一服装的工作人员正向市民演示“徒手心肺复苏”的医疗急救方法。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罗湖区洪湖公园“第一响应人”社区安全宣导活动现场,对深圳不断创新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走访,感受了深入基层开展应急知识宣传的扎实作风。

科普宣传应急实操技能

在深圳有一支这样的队伍,他们在突发事件中,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疏导、伤者急救,收集信息等工作,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他们可能在专业救援力量到达之前发挥巨大作用,这支队伍被称为“第一响应人”。

11月5日,罗湖区洪湖公园迎来了“第一响应人”社区安全宣导活动。此次活动是“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的一次线下宣传活动,由深圳市应急办、罗湖区应急办、深圳市公益救援队、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笋岗街道办共同举办。

走进公园门口,记者即看见宽阔的空地上搭建起了一个个帐篷,帐篷内设置了医疗急救、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安全知识模块,包括家庭备灾、止血包扎、异物卡喉处置、徒手心肺复苏、消防安全防范等内容。

记者体验学习应急救援知识

“每年因天热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会有所增加,当这一类病人突发意外时,留给周围人的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活动现场,“第一响应人”正热情地向市民介绍应急救护知识,演示常见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处置流程。

当日下午,记者在现场也体验了一回心肺复苏的实操演练。深圳千余名市民也陆续前来学习、体验。市民陈先生带着7岁的儿子参加活动,在他看来,心肺复苏、家庭备灾、伤口止血包扎以及消防安全防范等知识都很实用,正是市民生活中所缺少的应急知识。

为何要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当生命的红灯亮起时,赢得时间就等于留住生命。如果距离现场最近的市民掌握了必要的应急救护知识,那便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因此,通过组织开展“第一响应人”开展应急知识进社区活动,可以有效向市民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和现场处置能力,提高市民应急意识和技能。

已有78名学员成为“第一响应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对于深圳这座城市来说,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今年深圳启动了“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培养一批敢救、懂教的“第一响应人”,而深入开展“第一响应人”进社区安全宣导活动,是不断增强市民应急知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一大举措。

与此同时,深入社区普及应急知识,这也是深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一个生动体现。

据了解,从9月份起,深圳启动了首批“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班,目前已经有78名学员成为“第一响应人”,到今年年底,深圳将陆续举办10场“第一响应人”进社区安全宣导活动,他们将发挥专长深入基层普及应急知识,提升市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随着深圳“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规模不断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将逐步提升,这也将推动城市应急管理由救灾响应型向防灾准备型转变。(见习记者 吴洁)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