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CBD“世界级的城市会客厅”是如何炼成的
国内大城市面积最小的CBD创造了最多的GDP
福田中心区从1993年开始平整土地,陆续在地块的角落建起一些小的办公群,随后市民中心等多个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到了2004年,福田中心区还保留着十几块未出让的空地,规划的功能全是商务办公。
立体空中连廊将深南大道南北区域缝合起
深圳福田CBD规划建设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把被深南大道分割开的南北两片区域“缝合”起来,这也是规划师多年的夙愿。
早在1996年的李名仪/廷丘勒的规划方案中就构想了中轴线二层平台,类似于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理念,即全部采用绿色的二层步行系统。
13栋写字楼统一规划 开发商意外地发现楼超级好卖
深圳中心区CBD以深南大道为线,划分了南北两大区域。在深南大道以南,有一栋1995年建成的投资大厦,围绕在它周围的13栋房子,被规划界人士称作“13姐妹”,经常作为城市规划典范被引用。这13栋楼由美国设计公司做了详细的城市设计,呈三排平行分布,在楼和楼之间建立起舒适连续的步行系统;解决彼此规划公平性问题,同时也兼顾了整体的美观。
市民中心屋顶抬高了十几米 城市仿真系统深藏功与名
关于市民中心大鹏展翅的屋顶,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市民中心的建筑体量特别大,屋顶的尺寸到底合不合适,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当时的深圳建设者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300多个红蓝气球勾勒出市民中心屋顶轮廓线。
深圳首开先河 为中心区1.9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全球招标
从1996年开始,深圳陆续对香港的大品牌的公司招商引资。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很多原来决定到福田中心区开发建设的香港公司都退出了。这个时候,深圳市政府开始考虑让国内的开发商进入福田中心区建设。
1993年前 深圳中心区仍是“原生态”
深圳特区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经济发展的本身,而更可贵之处在于创造这些成就过程中所探索的道路。
在1988年的福田规划图里,仍然留着福田中心区的一大块空地未开发。我们今天看到的福田中心区,在1996年才进入全面开发的阶段。深圳甚至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办公室,专门统筹中心区的建设。这个办公室直到2004年撤销,共存在了8年。
2018年,深圳新闻网无人机拍摄下的福田中心区会展中心附近建筑群及绿地
深南路边上的投资大厦
深圳新闻网无人机团队拍下的深圳中轴线
作品名:《深圳会展中心》 作者:李崇霄 摄于2017年
2018年3月7日,福田中心区中轴线从南往北看(航拍局部)
720°视野看深圳福田中心区(北向)
720°视野看深圳福田中心区(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