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长假,泉州文旅再创新高,游客蜂拥而至,古城持续“火爆”。据移动大数据监测,泉州市10月2日接待游客迎来高峰,达到129.1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比增24.77%。据鲤城区客流量监测,当天古城区域客流量达到20.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比增55.64%,创历史新高。
□融媒体记者 庄丹丹 高慧子
超前谋划的诚意
300多场文旅活动 有看头也有赚头
这个国庆假期,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前数月备战,高效整合资源。300多场文旅活动精心出炉,涵盖主题节庆、泉州有戏、非遗体验、趣闻观展等方方面面;30多项优惠举措亮相,拿出门票减免、套餐套票、旅游卡等一系列干货。
满满的诚意换来了游客倾心。两日来,古城西街,“流动的花园”来回穿梭,南音绕巷中,刺桐映色红;府文庙广场,“魁星点斗跃龙门”上演,游客互动争“彩头”;开元寺中,猴行者复刻石雕威武亮相,与游客一同打卡,记录泉州……监测数据显示,假期前两天全市重点监测的22家景区共接待游客55.9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18.13万元,
十足的“留量”让泉州一日内两登央视。10月1日,央视新闻直播节目《五星耀东方》直播全国各地景区迎来旅游热潮,共享假日好时光,实时慢直播泉州古城西街,展示泉州国庆假期旅游市场有序祥和喜庆的景象。晚间,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热线12》栏目特别策划“崇法促善治 笃行谱华章”播出《福建泉州:蟳埔女“簪花围” 簪花怒放锦绣满头》,时间长达8分多钟,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正被更多人所感所知所享。在新华社新推出的“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栏目第二季中,泉州成功入列,通过笔触、镜头打卡历史文化名城。
红遍全国的背后
重构文旅体制机制 有深度更有广度
红遍全国、数据新高的背后,与其说是幸运的天时地利,不如说是人和的主动作为。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文旅经济发展总指挥部体系,重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带动各级各部门协同落实、主动作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文旅经济发展中走出一条泉州经验、泉州特色的发展之路。
——调度成效明显。全市各地陆续召开文旅大会,以会为媒,强调度、促项目,不断完善机制,带动发展。总指挥部成立以来,坚持每周一调度、每会一主题、每月一总结的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难点专题调度,市县两级总指挥部累计召开专题会208场,推动解决重难点问题413个。
——政策持续叠加。全市文旅新政层出不穷,聚焦补短板、强链条、招大商,出台《泉州市新形势下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激励措施》,提出26条具体措施。各县(市、区)纷纷响应,延伸出台支持文旅融合、数字文创、影视产业、民宿经营等配套政策近20项。此外,各级党委政府着重从住宿配套、交通保障、美食文化和公共配套等方面提升服务品质,着眼培育文旅消费新动能,让海内外游客来泉玩得开心、住得安心。
——城市品牌全球出圈。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名片”助力文旅“长红”。泉州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中国十大美食旅游城市”、国际形象发展型城市、“2024年度C城旅行趋势城市榜单”四大榜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获评2024年“城市文旅品牌创新十佳案例”,“打造最具烟火气的世界海丝名城”入选“全国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十佳经典案例”。与此同时,紧扣“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泉州还积极联动中央和省市县四级媒体主动策划世遗文化、闽南文化、美食文化等系列传播项目,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央媒推出有关报道1000多篇;入选中宣部国际传播重点基地,建设“新闻会客厅”,推出“通远一号”国际传播季系列活动,对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国内外传播卓有成效。
让文化“可亲可感”,让消费“可口可乐”,让服务“可圈可点”,正是这样,泉州这座城市为人们带来了更多“且留下”的理由,真正成为一个让人想要驻足打卡、乐于参与体验、愿意一来再来的世遗之城,持续“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