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做精彩演讲
2021-12-03 15:52
来源: 饶宗颐文化研究院

第三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做精彩演讲

人工智能朗读:

第三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深圳举行。此次论坛由深圳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承办,论坛主题为“变局下湾区人文的融合与引领”。

受疫情影响,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来自中国内地各高校、美国、法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区共计七十余位专家学者、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界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创院院长刘洪一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承办方致欢迎辞,并就论坛宗旨、主题意义等作了介绍。深圳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张忠亮先生代表深圳市委宣传部出席,并对“饶宗颐文化论坛”高端的学术品格和现实意义给予充分肯定。饶学联汇创会会长饶清芬女士从香港发来视频贺词。开幕式由深圳大学社科部主任田启波教授主持。在主办、协办方的共同努力和专家学者们的积极参与下,第三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640[4].jpg

在第三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召开期间,与会的中外学者围绕“湾区人文的传承与融合”“湾区人文精神的特质内涵”“湾区人文精神的价值与引领”等论坛分议题,从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科幻、人文地理与区域研究等不同角度,打破学科界限、运用跨学科视野与方法,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变局之下湾区的发展充满挑战与机遇,湾区人文建设在湾区融合和文化引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代以来,粤港澳湾区作为国家门户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积淀了宝贵的爱国传统和精神财富;在国家建设的新时期,湾区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了新贡献;当前,在深入贯彻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节点,湾区的人文建设及其精神特质,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640[4].jpg左: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先生

右:深圳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张忠亮先生

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先生以《用人文精神助力强大创新市场,为粤港澳大湾区赋能》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对会议主题的三个关键词“变局”“融合”“引领”进行了精辟解读,并以历史的纵深与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景观相结合的视角,对人文精神助力湾区创新发展作出深入阐述。他特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的一个战略布局,香港特区政府首次提出共建“香港北部都会区”战略构想,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了港深两地行政界限,带来空前的机遇。同时,湾区人文建设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将岭南文化的存量、新型文化的增量多维度、多层次地融入内容丰富的当代湾区人文形态。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创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先生在题为《湾区人文精神价值的建立及引领》的演讲中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化资源,融合力、适应力很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世人瞩目,尤其需要人文的支持,人文是人之存在的目的所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在以《从中国道路看“儒家传统—共产主义”文明新形态》为题的演讲中认为,由中国道路所引领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生长于中华文明的传统之上,同时又具有新型的、现代化的表达方式;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传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兴道路的发展过程中更为深刻地融为一体,在更为广泛的价值追求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山东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山东省委党校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孙炬教授在《关于重塑中国新经学的几点思考——纪念饶宗颐大师首倡重塑中国新经学20周年》的报告中,系统阐释了饶宗颐先生的新经学构想,并在此基础上从经学史、思想史和哲学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学的历史演变,呈现了他对“新经学”架构体系的新思考。

640[5].jpg

左: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创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先生

右: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深圳大学美文院院长、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高建平从“人文地理学”的学术视角切入,强调湾区人文应该凝结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网络上的结点,以其特质形成向周边区域的文化辐射。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原副校长李焯芬教授以饶宗颐先生编写《潮州志》为典范,认为《香港地方志》的编写将为香港文化的发展提供“存史”“自治”“教化”“研究”等重要助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单继刚研究员以李小龙融合中西文化哲学的个案为例,强调中学与西学区分的相对性,对体用、道术的辨证互为作出新解,指出随着中西融合的深入将会产生全新的文化表现。

日本福冈国际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海村惟一教授结合《两界书》的日文翻译,对《两界书》中的“六合思想”之于当下湾区人文建设的启发意义做出了富有学理的阐释。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鹤鸣教授在发言中分析了文化知识的不确定性与文化建设所面对的困难,提出了大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郁龙余教授强调了大湾区的建设不但不能离开广东及深圳的历史积淀,还应该借鉴丝绸之路历史的经验。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欧明俊教授在发言中提到,要将湾区精神上升到国家战略,要和内地文明形成合力。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李晓红副教授的发言谈到,要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湾区的人文发展,取长补短才能共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吴俊忠教授认为,特区精神是中华精神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湾区人文图景当中的一个突出亮点,应成为大湾区文化的引导力。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执行院长沈金浩教授、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副院长李健教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问永宁教授、《深圳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董世峰教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江玉琴教授也分别以《清代的反鸦片诗》、《中国传统文化与湾区人文精神》、《清末深圳地区基督教时新小说》、《湾区的数字风险及伦理问题》和《论湾区人文建设中科幻的作用》为题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江淮论坛》副主编张亨明教授、《南昌大学学报》副主编周子翼教授等参加论坛并作了精彩点评。

刘洪一教授对会议作了简要的闭幕总结,他认为本次会议主题鲜明,体现了时代命题和现实要求;学术观点具有前瞻性,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深度与理论高度;研究方法跨界整合,是新文科建设的一次有益实践;会议传承了论坛高端化、国际化的办会特色,深圳大学联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本届论坛,开辟了饶宗颐文化论坛的新格局;会议论题极其重要,许多方面要真正破题尚待继续努力。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