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品位高,须得“创意”好——深圳中考作文题的美学审视
2021-06-29 15:22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作文要品位高,须得“创意”好——深圳中考作文题的美学审视

人工智能朗读:

编者按:中考作文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今年深圳中考作文题更是引发热议。资深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圳市桂园中学教务处主任胡少明就今年中考作文题进行深入扎实地分析,供大家参考。


2021年深圳市中考作文题“这个创意,让我激动不已”,我觉得,考察的是学生写成长过程中的一件真事的能力。这件真事犹如他们人生溪流里的一朵浪花,能再现出他们短暂人生中一次感性的体验,一番理性的思考,一段审美的辑录。

“激动”是情绪的一种。情绪按程度可以分为激动和平静两极,它们常在事件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或出乎意料、超出意志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短暂强烈的激动之后,往往会出现情绪平静的结局。

成年人回忆听报告受教育的心理过程,常常提起三部曲:专家学养深厚,现场是一片激动,退场消减为一种感动,过后仍是一动不动。题目说“激动不已”,就是不写回归情绪平静的结局,只写情绪冲动保持的状况。

少年人在一个创新主张或创造方案面前,情绪冲动维持,不外乎先是心动,然后流向到外表情色的变动、肢体语言或口头语言的行动。

心动又可以分为同向跟着动,如模仿学习;异向逆序动,如反省觉悟等。如《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如今看了你这番雄心侠气,竟激动我的性儿了!”就属于心绪跟着动。

表情变动。按照心理学理论讲,人的这种神经因兴奋而产生的冲动,一般会出现心跳加速,面部变红等状况。巴金《家》:“因为我很激动。我激动的时候都是这样,我总是发抖,我的心跳得厉害。”

肢体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脚躯体的动作。最典型的是葛朗台看到欧也妮的定情信物梳妆匣嵌着金,老头子“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做出完全不合年龄、不合身体状况的疯狂举动了。

口头语言的行动。言为心声,贺敬之《回延安》一激动,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句便迸了出来:“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即使学生在“创意”面前受到震动,用上述全部的手法,甚至加上景物描写烘托,也只能分别出有手段没有手段,手段高明不高明,可以做影响判别文章档次类别的因素,不能作为判别文章档次类别的主要标准。

判断《这个创意,让我激动不已》这篇文章有没有品味,能不能上档次,关键是看“创意”。

“创意”的影响程度要深刻,要广大,要持久;要让人脑子立刻开动,行为立刻施动,效果立刻涌动。这个创意可以源自于自己的实践,可以源自于自己的借鉴,甚至可以源自于现场的见证旁观;寒窗之内,书斋之外,无有不可。“创意”的内容可以是关涉到历史文化的观照感悟,也可以关涉到当下人生世相的美学审视,还可以关涉到个人成长中的探索回顾。“创意”的内容呈现出来的美的品质,决定文章品位的高低。下面介绍五个富有审美意义的创意活动具体说明。

1、“‘船’递梦想”这个创意,呈现选材方向的时尚之美

深圳有不少学生喜欢玩乐高。乐高就是拼砌玩具,在孩子和家长的心目中,乐高代表的是快乐,是无限的想象,是创意的未来。年纪小的用乐高的零件拼装一些简单的玩具,高年级开始按图拼装有知名度的建筑、车船。

2021是建党百年的特别年份,我们就在创客文化节这段时间里面推出一个题为“不忘初心,‘船’递梦想”的党史学习活动,发动学生用乐高部件拼装“南湖红船”。学生积极性很高,一周内上交36艘“红船”做展品;更有初三学生刘德把自己用3600个部件拼装出一艘航空母舰“山东号”拿出来展览,他把这个拼装过程写成一篇文章(在移动电视台的“深圳好作文”播出过),命名为《痛苦创造的欢乐》,写自己拼装的过程的辛苦,抒发自己使蓝图变现实的忠心卫国的自豪。这过程有创意,也有“不已”的激动。

“‘船’递梦想”活动的主题跟党建百年,学习党史的时代主旋律是一致的,中央媒体“学习强国”“央视14频道”或做完整报道或做主题推介,省市报社也纷纷采访,全校师生“激动不已”,其他学校也模仿跟进。

习总书记说,党史宣传要做到“小切口,大情怀”。我们举办有创意的活动,保持与时代的脉搏一起律动,就会赢得令人“激动不已”的收获。

2、“推选C位”这个创意,呈现植根培德的格调之美

5月29日新华社全媒+用“今天,C位属于你们”,推介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刘永坦三人。

这个创意,被我们借用,让学生写心目中的榜样人物。

有人写袁隆平,一辈子坚持做种子这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于是他成了时代的楷模,成了万千百姓心目中的C位科学家。他去世时长沙人民十里长街,一路哭送,灵车缓缓的在人群中心移动。

有人写邮递员王顺友,他一辈子行走于藏区和汉区,向藏民传递外界的社会信息,是联系两个民族的神经末梢,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受人之托,终人之事”优良品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自己心中C位的人,最后会走向人民心目中的C位。

还有一个学生写自己的爷爷师范毕业以后就到山区工作。那个时候一个学校只有一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三四个年级,在校内时时刻刻都被学生围在求知路上的中心;到了寒假,爷爷就写对联给村里的乡亲,乡亲把爷爷围在中心;在暑假就给小朋友讲连环画,如《说岳全传》“岳母刺字”的故事,所有的学生又津津有味的围坐在爷爷的周围,爷爷就像祖国花朵中心的蕊,永远没离开过C位位置。

这些英才配享的不仅是墙上的C位,更是民心中的C位,国家发展史上的C位。我们在学校内也宣传“义工”美德,发动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初二(13)班学生曾盈之,义工服务1800多小时,被表彰为广东省“南粤十佳美德少年”,普普通通的学生成为全社会的C位人物,榜样就是力量,全校学生个个“激动不已”,愿意利用假日努力参加社区服务。

3、“重读经典”这个创意,呈现文化感悟的发现之美

重读经典有认知,有感悟也有发现,如温儒敏介绍钱钟书的《围城》:

就发现了有三个描写层面,一是“生活描写层面”,二是“文化反省层面”,三是“哲理思考意蕴”的层面。虽然无论接触到哪一层意蕴,总会有所得益,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但最终会明白小说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概括起来就是:人生处处是“围城”,“城”外的人(局外人)总想冲进去,“城”里的人又总想逃出来,冲进逃出,永无止境。

翁教授自己说经常读钱钟书的作品,尤其是《围城》,他的这篇推介文章是2020年发表,也属于经典重读系列。

语文教材里面,经典作品的课文不止一篇,我们重读也可以有新的发现。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周亚夫军细柳》《陈涉世家》,我们最初只知道司马迁的贡献在于写出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巨著;后来重读,经过思考竟然发现,他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为平民立传,为历史划线,为时代明德”的著史精神。

学生张笏荣受重读经典的启发,回忆从小到大阅读《三国演义》的经验:

第一次,是在小学,读拼音图画版,当时只是翻看画册,了解情节,属于浮光掠影的阅读。当时幼稚,但的确不失为一种欢乐。

第二次,是在初中,开始读白话文版本的《三国演义》。迷恋上了蜀国的一切,它的义气,它的团结,它的成功,它的失败。常常是笑因西蜀,哭因西蜀。可人生向来不止是快乐,历史也不止一面。

高中,我开始读《三国演义》原著。知道小说里的魏国,也是有它自己的魅力。于是,我开始重读曹操,知道他“没了我曹操,不知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内心痛苦。  

隐隐约约,在无限的岁月中,我守着《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也守着我。我读它,能重游少时寻欢乐,亦能越过时间觅真理。

“重读经典”只是个创意,学生受到点拨,就会萌发模仿的想法,笔下的文章往往是接触“创意”后呈现出来的“激动不已”的表现。

经典著作经得起时间考验,不同时代的人根据自己时代的价值观和思维惯性对经典进行研究,常常有新的感悟和发现。北大教授钱理群主编过《重读经典》系列丛书,都是随着时代发展,根据新的美学理论品鉴经典作品的范文。

4、“思维训练”这个创意,呈现经验推广的经典之美

人们都期待掌握可以复制的技术,这个技术最可靠的就是掌握思维规律。比如作文审题,一个材料可以有很多个角度去理解。

有个官员,在他办公室贴了一幅画,画的内容是一匹奔驰的骏马,马上有一只猴子。我教学生审题使用发散思维这个创意。审读这幅漫画,可以用四个成语来概括。

马对身上的猴子满意,就可以用一个成语表达叫“马上封侯”;马对身上的猴子不满意,就说自己受“胯下之辱”;猴子对马分走关注怀有不满,嫉妒了就会说“心猿意马”;猴和马对现状都不满意,就可以说“猴年马月”。一幅画就有四个角度,这是发散思维。

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作文题要求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

清晨,几个人在郊外散步,忽然听到一阵凄厉的鸡叫声,只见一个人抓着一只鸡走来。鸡尾羽略长,颇似野鸡。散步人问:“敢抓野鸡?”那人气愤地说:“邻居家的公鸡!半夜啼叫,害得我一夜没睡,我一早就把它买来,马上就让它变成盘中餐!”散步人笑而不语。

“任选一个角度”也是需要发散思维去面对的。

散步的人对捉拿形似野鸡的行为进行“质问”,是有正义感的表现,但对买鸡杀鸡的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自救,只笑而不语,却是显得过度冷漠了,因此,散步人应该是半批评半肯定的的对象。买鸡杀鸡的人,晚上睡不好,不是从自身、内心去寻找原因,反而迁怒于邻居家的鸡,是可笑的荒唐行为。假如那天晚上鸣叫的不是这只鸡,而是一头猪,是一条牛,是不是也要把猪牛,买回来杀了?花千金万金,然后求得一夜安眠呢?荒唐至极!从那只鸡的角度来看,批评这只鸡,就说这只鸡进了城,不一定能吃到“城里的白米”;支持这只鸡,就发现鸣叫是鸡的本性,“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赞美它的美德,更赞美有这种美德的人。

对所有的角度进行筛选,根据材料的态度倾向,就可以把握核心。粘贴马猴画作的官员,其本意应该是期待“马上封侯”的;江西中考作文题的原材料属于寓言,讽刺和评判是主要方向,因此,嘲讽卖鸡杀鸡人的分不清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以致于抓不住主要原因的行为。

学会发散思维,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认知,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可以让初三学生掌握的思维方法很多,其他与写作有关的章法思维如“从来文章善用对比”“虚者实之、实则虚之”“一个观点、两个故事”等,这里不一一展开列举。但是,必须承认,学生接受“思维训练”这个创意,并进而掌握了思维规律,学习的效果就会涌现出来,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会大涨起来的。

5、“各美其美”这个创意,呈现盛世复兴的人文之美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这首诗备受推崇,很多诗人评论家都有过赏析,尤其是其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曹雪芹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诗的艺术境界真的说不清吗?我觉得是可以说清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21页,罗斯丹说法布尔的《昆虫记》“像哲学家一样的想,美术家一样的看,文学家一样的感受而且抒写”。我们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妨像数学家一样看诗句的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直的是远方的地平线;像美术家一样欣赏颜色斑斓美:黄沙漫漫,夕阳橘红,白光河水,黑灰烽烟;更美的应该是诗人的胸怀和境界:作者在朝中被排挤,无奈出使边塞,“征蓬”喻自己漂泊,随着景观变化,眼界不断开阔,心情不断开朗,自然的辽阔丰富壮美激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没有了当初的牢骚,只愿意寻找候骑,追随都护,心胸气度,抱负志趣,焕然一新。  

这不说清楚了吗?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依据,都是可以成立的。

关于教育要立志,大家意见很一致。但衡水一中学霸张锡峰说:“我这只乡下的土猪要拱城里的白菜。”这个说法是创意的表达,还是价值被扭曲的表现,行间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还引出了社会广泛的反响。我们组织辩论活动,正方持批评嘲讽态度,反方学生觉得对这种说法,应该予以包容。

反方学生从王尔德的名句“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为依据,认为“乡下的土猪”把“拱城里的白菜”当做星空来仰望,这是他的权利,不应该随意剥夺。“乡下的土猪”进了城,是“拱城里的白菜”,还是被城里的白菜当肥料,还得看他自己的造化。甚至引用美国的雷夫·萨克曼的观点“当我们是少数人时,我们要有勇气做自己;当我们是多数人时,我们要有胸襟容得下他人”进行思辨。论辩的过程即是“激动不已”的过程。

民族复兴,盛世光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人各美其美。

冰心在散文《观舞记》里说:“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初三学子看到、想到有创见的主意、建议,必然有满心的欢喜和激动,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咿哑!

深耕读写美学,让教育融合美育,是起点更高,角度更新,效果更显著的语文教学方法。因为读是写之始,写是读之成,从阅读里接触审美标准,鉴赏人生世相中的美事美况;在写作中积累审美经验,引导他们寻找写作素养提升的新高度。

作者:深圳市桂园中学教务处主任 胡少明

[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