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曹文丽)随着全国学校返校复学陆续开展,学生心理状况不容忽视。5月16日晚上,新苗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TATA SCHOOL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协助家长了解孩子,特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苏细清博士,为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的老师及家长开展了一场精彩的“后疫情返校的心理调适”线上公益讲座,共四千多人观看了此次公益讲座。
苏细清博士是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实践及精神健康中心副主任,香港注册社会 RSW,有十多年国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实务经验。她致力于探索中国文化下的感恩教育以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范围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感恩教育、校园关怀文化、新移民适应等。
苏博士深入浅出指出,后疫情时代,所有人都需要进行心理调整,成人需要,未成年的孩子更需要,转化好了,升格前行,转化不了,可能付出血的代价。她讲到,疫情期间,家庭矛盾的激化,孩子的心理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学生轻生事件的发生,并结合几例自杀个案,将家长、老师带入沉重的反思中,是什么杀死了他(她)?合作的各种关系为何想相爱却相伤害?
苏博士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生动的案例,向老师和家长讲解了为何亲子关系为何会僵化,并教家长该如何维护好亲子关系:第一,家长协助自己的调整 --情绪调整;第二,学会情绪沟通和对话,清楚表达自己的焦虑,而不是愤怒;第三,愤怒时,请采用情绪管理三部曲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苏细清,2020);第四,要有耐心,协助孩子一起设置可行的改变习惯的阶梯任务( ageda );第五,丢掉面子,真诚面对错误,学会道歉,及时修补关系。苏博士还总结了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几步:1.和善且坚定;2.先连接情感,在纠正行为;3.家庭会议;4.修复错误的3R’s (承认错误,和解,解决问题)。
此外,苏博士还给学校提出了一些建议,让学校协助青少年适应返校复课,如:学校可以从时间、课程内容、作业安排以及课程活动方式等作出弹性调整;班主任调整策略--开一次有趣的班会课;家庭中做一次有趣的家庭会议或亲子对话等待。在提问互动环节,家长、老师还就孩子的网络成瘾、精神焦虑、亲子关系恶劣等问题对苏博士进行了提问,苏博士就不同问题也给出了解答和指导。
本次公益讲座让家长和老师深受启发和感悟。新苗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TATA SCHOOL家庭教育举办本次公益讲座目的也是呼吁学校、家长、社会多关注学生返校后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灾难面前,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建立孩子的心理安全网。
苏博士也指出:“后疫情期的复课,要警惕汹涌而来的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未成年孩子内心环境建设非常依赖外界环境的调整,如果学校,老师,家长没有意识到要调整与学生互动和沟通方式,不尊重未成年学生可能因为几个月的宅家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内心环境变化,恐怕无法独立面对僵化的环境和要求,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现实,一味责骂或指责,矛盾冲突下,学生可能出现冲动式的自杀,后悔莫及。
如何预防学生自杀问题,增强家校合作,提升家长与孩子的情绪沟通能力,加固守护未成年学生心理安全网,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议题。心理安全网必须由学生个人,家长,老师,班主任,专业心理谘商师,学校社工,临床心理学家以及教育政策一起努力才能全面实施。其中,家长教育,尤其是语言艺术,情绪觉察和表达能力,班主任班级经营艺术等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内心感受和心境的微观系统重塑犹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