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焦点新闻>时政快报>

快评 | 来一场公共文明的省思

条评论立即评论

快评 | 来一场公共文明的省思

分享

3月26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二审。《条例》草案二审稿特地增加了与疫情相关的文明行为要求,其中“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的要求尤为引人注目。此消息公布后引发热议,网友支持的占了绝大多数,也有不少声音支持相关做法全国推行。

战疫当前,戴口罩不仅是一种公德,更是一种法律责任。“北京将患流感须戴口罩写进法条”之所以引发了如此之大的关注和讨论,其实就在于经历此次疫情,人们普遍意识到,戴口罩不但是一种利已的安全行为,更是一种超越个人的公共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讲,它还是我们社会文明乃至人类文明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关系全局的出发点。

伴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推动构建与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的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毕竟,只有物质丰饶,并不足以确认我们的荣光与壮阔。

从全国多地对“光膀子”进行整治,到即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在地铁中饮食,人们对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有着越来越清晰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再细微的不文明举止都有可能引发舆论关注和现实制止。事实上正是这些基于个人自觉而建立起的文明共同体意识,推动着我们的社会不断朝着更好的发展方向迈进。

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对患流感须戴口罩、使用公筷文明新风的呼吁,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疫情终将战胜,但伴随疫情而来的很多东西同样值得我们深入省思。

特别是那些我们曾经视若无睹的不良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反思入口,生活气象万千,但整座生活大厦的基石恰恰就是看似平常的细节和举止。

究其实质,咳嗽喷嚏时掩口鼻、不随地吐痰,以及生活那些不胜枚举的日常细节恰恰奠定了我们人类公共文明的底座。它关系着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也清晰标示出人类迈向高处的方向。对于个体来说,率先行动起来,从自己出发,从当下出发,切实承担起每一个人之于公共安全、公共文明的责任,其实就是最好的省思,也是此次疫情留给我们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之一。

当然,细节文明的培育过程可能是“痛苦而漫长的”,它确实需要一个较长的矫正时间。比如使用公筷,对习惯于“一双筷子吃全桌”的国人来说,恐怕一时着实难以适应。但也请相信:没有出发,就不可能有抵达的一刻。而现在,毫无疑问是一个合适的出发时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高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