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焦点新闻>时政快报>

【地评线】库布其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的启示

条评论立即评论

【地评线】库布其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的启示

分享

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7月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厄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是中国的第七大沙漠。曾经的“死亡之海”,如今正焕发着新的生机。30年间,库布其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漠”、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的历史性转变,已然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库布其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对全国各地以至于对全世界都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党的领导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根本保证。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运用政府“宏观之手”,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从源头上构筑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体系,制定相应实施配套政策,用真抓实干兑现全心全意为民初心,让国家、集体、个人攥成一个拳头,让政府、企业、社会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齐头并进,从而最终开创了库布其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的奇迹。

认知革命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逻辑前提。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涉及用什么样的认知思想对待自然,用什么样的方式保护修复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规律、顺应自然,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实践证明,必须进行一场认知革命,以生态文明思维对待自然、保护修复生态,才能使沙漠治理变得更加科学、可持续。

自主创新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关键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技术是支撑。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依靠科技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科技要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发展自主理论创新,并积极推动其向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实现生态化生产。例如,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亿利集团持续推进微创植树技术、甘草种植技术等,掌握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为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经济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重要基础。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生态经济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系统。生态经济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强调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应走一条符合各地实际、经济发展快、资源消耗少、群众得到实惠多的发展之路。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林沙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

共治共享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根本动力。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治共享。在长期沙漠治理过程中,库布其人探索出“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突破了以往单纯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思维,创造性地引入市场运作和利益共享机制,推进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合作。这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

正如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所由衷感叹的那样,“沙漠往往意味着恶劣的环境、贫瘠的资源和贫穷的民众,但中国的库布其沙漠不一样,这是一座绿色的、有希望的沙漠。”在世人看来,库布其沙漠正在经历从处处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到充满生机活力、发展机遇的“希望之地”的转变。与此同时,库布其的成功实践也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在荒漠化防治和消除贫困等方面,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和希望,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

文/霍计武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李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