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首页社区新闻>街区原创>

退伍“父子兵”:两代“从军路” 一门好家风

条评论立即评论

退伍“父子兵”:两代“从军路” 一门好家风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悬挂光荣牌’不仅是一种精神荣誉的象征,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光荣牌’虽小,分量却非常重,它是我们军属、退役军人等家庭独有的无上光荣。”曾权辉说起家中悬挂着的“光荣之家”牌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近日,光明区全面开展光荣牌集中悬挂工作,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各街道派人现场指导、街道和社区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作。据悉,全区实际共需悬挂1206户家庭,截至4月15日已为符合条件的1203户家庭悬挂光荣牌,完成率达99%。


4月9日下午,工作人员到退役“父子兵”曾权辉(左二)、曾俊焙(左四)家里悬挂光荣牌。

深圳新闻网4月15日讯 (记者 谢燕丽)“‘悬挂光荣牌’不仅是一种精神荣誉的象征,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光荣牌’虽小,分量却非常重,它是我们军属、退役军人等家庭独有的无上光荣。”曾权辉说起家中悬挂着的“光荣之家”牌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近日,光明区全面开展光荣牌集中悬挂工作,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各街道派人现场指导、街道和社区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作。据悉,全区实际共需悬挂1206户家庭,截至4月15日已为符合条件的1203户家庭悬挂光荣牌,完成率达99%。

曾权辉是玉塘街道长圳社区本地人。20岁时,他到湖南长沙舟桥部队服役;24年后,他又把儿子曾俊焙送入他曾经服役的湖南长沙舟桥部队,同一部队同一兵种,两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父子兵”——他们既是父子,又是“战友”。各自的选择,同样的归宿,不一样的军旅生涯,却诠释着同样的情怀。

曾权辉在部队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父亲20岁只身“向军营”

曾权辉1969年出生。1989年年初,在家人的支持下,20岁的他决定应征入伍。同年4月,曾权辉乘上了开往湖南长沙的列车,成为舟桥部队的一名士兵。曾权辉当兵的初衷很朴实,就是“当兵光荣”,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有“军人梦”,参军入伍是青年人应尽的“义务”。

到部队后,曾权辉不怕苦不怕累,凭着一副好身板,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他入过伙房帮厨、当过新兵通讯员、开过车、执行过前线任务,可以说,他的履历里写满了精彩和“光荣”。回忆起三年的军旅生活,他说:“没有什么路比当兵的路更能磨练人的意志,没有什么学校比军队这所大学校更能培养造就人。”挎包、水壶、弹夹、负重行进,在这里强壮了他的身体,更磨炼了他的心智。

每一段经历过的艰难岁月,终归变成如数家珍的骄傲。在3年的军旅生涯中,曾权辉最难忘的是参加华东水灾救灾的事情。“1991年5-6月,华东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有难,当兵的责无旁贷要冲到第一线,那时我们被抽调到常德开展救灾工作。”曾权辉说,虽然当时自己离退伍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还是毅然参与了这次救灾。挖土、装袋、扛包、打桩、运输、救援,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他与他的队友咬牙坚持,24小时没有停歇,就算再困也只能眯一会儿。他说:“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战斗,我们如果停下,受苦受难的就是老百姓。”

退伍后,他被分配至原公明一工厂任厂长。后来,他辞掉了厂长的职务回到了社区,在基层的工作中一干就是9年,获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2000年他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军人退伍不褪色,虽然不穿军装,但仍然要牢记自己军人的使命。”曾权辉说,刚脱下军装时,心里有些失落,但能继续为家乡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仍倍感自豪。

[责任编辑: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