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焦点新闻>社会焦点>

独家探秘458米重庆第一高楼的巨无霸

独家探秘458米重庆第一高楼的巨无霸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458米高的重庆在建第一高楼渝中区化龙桥万科超高层项目,脚手架可以自己爬楼——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造楼机,已经悄然来渝。

空中造楼机 四天盖一层楼 独家探秘建设458米重庆第一高楼的巨无霸

458米高的重庆在建第一高楼渝中区化龙桥万科超高层项目,脚手架可以自己爬楼——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造楼机,已经悄然来渝。

前日,重庆晚报记者来到化龙桥万科超高层项目工地。“这个有啥子好稀奇的嘛?”或许是看习惯了,工人们对造楼机并无太大惊奇。原来,工人们去年底就亲眼看到了造楼机如何一步步安装、提升。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夏祥洲 毕克勤 通讯员 蒋添钰 陈艺伟 摄影报道

安全性如何? 千米高空8级大风平稳施工

远看造楼机,就像盖在楼顶的一个魔术帽子。伴随着帽子魔术般升起,大楼也一天天长高。

据了解,1月4日,经过4小时同步提升,中建三局三公司西南分公司承建的重庆万科超高层二三期项目空中造楼机完成首次顶升。

“3万吨钢筋,7万吨钢结构……”项目执行经理巩生龙介绍,空中造楼机是网名或昵称,学名是少支点大行程高能力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建设458米超高楼的物料和装备,总共四五十万吨,对于施工平台的稳定性和承重力都提出了高要求。“我们使用的造楼机,内部有6大系统,包括钢结构平台系统、液压油缸顶升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

据介绍,项目顶模设计采用六支点形式,由6个额定顶升能力均为400吨的油缸同步顶升作业,12个钩爪也会牢牢抓扣在墙面上,为处于百米高空的造楼机安全保驾护航。即使在千米高空、8级大风中施工,也能平稳进行。

效率有多高?

世界第三大,四天盖一层

造楼机造价千万级,到底有些什么好处?巩生龙粗略一算,至少4个优点。

安全性好:内外安全防护完善,形成全封闭作业环境,自动化程度高。

施工速度快:支撑点低于新浇混凝土2到3个结构层,承载力高,大大提升流水作业效率。4天一层施工速度,代表中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最新技术,在全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承载力大:钢平台系统为核心筒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提供堆场,承载力大,材料转运效率高。整个造楼机钢平台设计总面积约1415平方米,模架总用钢量约1280吨。顶升能力安全系数2,顶升能力2400吨。查阅公开资料,这是中国第三大空中造楼机,因为国外没有,自然也是世界第三大。

适应性强:针对不同核心筒结构体系,可以灵活选择支点位置布置钢平台,避开劲性结构,为伸臂桁架预留吊装洞口。

看上去很小?

1200平方米只是核心筒截面

据介绍,该建筑创新应用造楼机技术,进行核心筒竖向结构施工。把施工竖向结构模板及操作架悬挂在钢平台以下,采用大行程、高能力液压油缸和支撑立柱、箱梁作为模架的顶升与支撑系统。液压油缸一次性顶升一个结构层高度,通过支撑在核心筒预留洞口处或连梁上支撑系统顶升其上部钢平台系统,带动模板系统和挂架系统一同上升,完成竖向混凝土结构施工,每层楼施工1200多平方米。

记者现场探访发现,被造楼机帽子盖住的区域,只是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里面是大楼的电气系统、消防系统、电梯系统等。核心筒平面为梭形,外墙由两段圆弧形墙体对称组合而成,内隔墙将核心筒分割成12个腔体。外墙外边线随楼层上升逐渐内收,低区域核心筒标准层平面面积约1220平方米,随楼层上升标准层平面发生两次较大变化后,面积减小至1030平方米,施工难度极大。

核心筒外面还有一圈外框,由外框楼板、外框筒、玻璃幕墙等组成,是未来的办公区域。外框筒直径2.8米,由型钢包裹,内部安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

这么高的建筑,造楼机每层只修1200多平方米是不是太可惜?“相比普通住宅,超高层建筑实际使用面积比例其实是比较低的,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公摊面积比较大。”巩生龙介绍,核心筒面积和外框面积基本相当。总面积上,外框略大。

要求很严格?

鸟巢工匠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下午2时多,在造楼机顶部平台,除了物料吊车操作员、电梯安装工外,看不到多少施工工人。即便在核心筒内部,也只有三四十名工人在绑扎钢筋。

据介绍,整个施工模块化,技术含量高,造楼机平台日常施工工人只有五六十人。由于劳动强度相对比较低,工地上随处可见女工身影。

又因为采用钢结构较多,整个工程对焊工的需求和技术要求很高,该项目引入了参与建设鸟巢的焊接工匠。“也不是所有参加过鸟巢球焊的焊工都行,还要组织考试,考试合格方能入职。”巩生龙说,这是他参与建设的第一栋超400米建筑,所以采用比设计标准更严的要求。

都是年轻人?

高度智能化操作简单化

记者发现,在这个由世界顶尖技术集成的造楼机现场,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人,都是清一色年轻人。操控造楼机的机长,是个毕业一年半的职场新人。

他们能胜任么?“完全胜任!半点问题都没有,有问题也能解决。”项目执行经理巩生龙回答很干脆。

他的自信,一是来自强大技术团队的支持。据介绍,造楼机拥有不少独创技术以及技术集成,由中建三局自主研发,在研发时已经考虑到智能化和操作简单化。具体施工中,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好环境参数等信息,摁下按钮就可以工作。

“超高层建筑施工,一个细节没想到,几乎就是灾难,整个项目都将成为无解难题。”巩生龙说,提升他的自信心的另一关键,是该技术已有多次成熟运用经验以及累计经验带来的技术升级。该装备此前已在北京第一高楼——528米中国尊、江苏第一高楼——450米苏州国金中心等多个超高层项目中成功运用。

即便有这些保障,刚毕业一年半的机长又如何胜任?据介绍,机长何建军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3个项目的施工经验。重庆项目是他的第二个超高层项目,当机长前接受过模拟和实地操控培训。

“很荣幸,只有在中国,我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得到这么多项目实践机会。”何建军说,此前集团公司接待外国建筑专家团队,让他自豪的是,绝大多数外国专家也羡慕他有这么多的项目实战经验。

作业时像猴子爬树

据介绍,空中造楼机施工平台是中国工程师的独有发明。承力件就像造楼机的手脚,液压油缸负责提供动力。大楼墙体变成攀岩墙,核心筒中央墙体也自然形成两部楼梯。造楼机驮着负重,像猴子爬树,一层层向上攀爬。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