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焦点新闻>时政要闻>

解码“一核一带一区”:广东区域新格局牵动高质量发展(附动画解读)

条评论立即评论

解码“一核一带一区”:广东区域新格局牵动高质量发展(附动画解读)

分享

深汕特别合作区一片忙碌,新兴的产业项目加速推进。2018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连接点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迈入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的新阶段,建设日新月异。

广东大地热流奔涌,升腾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热情和希望。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对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寄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嘱托。

“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照亮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征程。

格局决定命运,使命开启未来。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广东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一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将广东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各自实现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策略: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推进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重点打造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半年来,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图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用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将为广东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新的担当,新的使命。牢记总书记嘱托,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新征程中,广东奋力以“一核一带一区”牵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篇章。

新格局▶▷

总书记思想指引方向

探路区域协调发展

冬日暖阳。走马深汕特别合作区,能感受到这里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截至2018年11月中旬,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区已供地产业项目67个,其中61个来自深圳,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610亿元,预计年税收约53亿元。

深圳市中心向东100公里,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从设立伊始,这里便肩负着特殊使命——以特区带老区,为区域协调发展探路。伴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这里从深圳、汕尾两市共管,转入由深圳全面主导的新阶段。

机制创新撬动着高端要素加速汇聚,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从原来汕尾最为偏远、最为落后的区域之一,逐步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产业新城。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表示,当前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调整、城市规划、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等重点工作。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创新探索背后,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布局。

40年来,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由于历史、地理以及体制等原因,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始终突出。2017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8.99万亿元,近八成集中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12个市仅占了两成左右。“最富裕的地方在广东,最贫困的地方也在广东”,曾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回顾广东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每到重要节点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都及时为广东把舵定向,寄予殷切期望,注入强大动力。2018年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寄望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10月22日至25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总书记对广东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广东补短板、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思想指引前进的方向,新目标激发奋进的力量。

2018年以来,广东全省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和把握,一个事关全局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可循。当年6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经过深入调研,广东省委改变了按地理方位简单划分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的传统思维,转变了靠珠三角产业溢出带动粤东粤西粤北梯次发展的固有思路,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对不同功能区作出了更精准的定位,构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之路上奋力探索。

今天,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以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发展,广东以更大的格局谋划未来。

“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布局,构建起一个点线面紧密结合的区域空间体系: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将依托广州、深圳两大城市推进核心区的协调统筹和深度一体化,走优化发展的路子。

——粤东粤西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众多天然良港大港,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将大力发展海岸经济、海洋经济、临港经济,打造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沿海地区共同成为广东经济重点发展的地带。

——粤北地区作为全省最大的森林资源库和生态屏障,将作为生态功能区,在高水平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这是一次更高站位、更宽视野的战略选择。“一核一带一区”对各板块的主体功能给出了清晰的界定,分别对应优化发展、重点发展和保护性发展。各区域分工协作,共同成长,从而推动全省协调发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陈容平认为,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意义上的“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不仅仅是空间上三个不同发展定位的功能板块,而且是结构优化、发展质量升级的创新发展体系,是广东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起点。

“粤东沿海经济带的欠发达地区,决不能再次错失机会!”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王跃德话语里透着迫切。

新理念▶▷

新发展理念引领绘就区域新未来

2018年12月31日,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正式通车。上午7时22分,汕头站首趟动车(汕头—广州东)D7530开出。历经4年建设,动车组正式进入汕头中心城区。

沿着广深港高铁等一条条快速连接的交通要道开通,从珠三角核心区到汕头、湛江两大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发展极,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从互邻走向互通,一张超级蓝图在广东大地上徐徐展开——“一核一带一区”正在打破传统的区域格局,从更高的维度辐射全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一核一带一区”不仅让生产要素在广东大地上更加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转,更开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理念变革。

在铺展开来的区域发展蓝图上,干部群众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更加清晰。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正式发售全球第一款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在位于珠三角核心区的深圳,以腾讯、大疆、柔宇等为代表的创新企业加快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9.78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2倍。

在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惠州整体属于珠三角核心区,又有沿海经济带的部分。在风光秀丽的惠东稔平半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这两个“大国重器”建成后可聚集上千名科学家,带动惠州抢占新能源、新材料、加速器、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产业“蓝海”。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0%,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2%……协同发展的创新活力日益迸发。

协调拓宽发展空间——

在位于广清产业园的欧派家居生产车间里,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运转,一块块贴有二维码的板材经由工人投递到机器中。新旧产能的交替、新兴产业的培育,正在打开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的新空间,粤北将面临更多机遇。

在河源,好山好水好空气,让山区变成游人如织的生态景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是推动粤北实现高水平保护下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河源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周金腾表示,粤北生态发展区要依托乡村丰富的生态、历史和人文资源,加快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在位于粤北生态发展区的清远,进入旅游旺季,到连山看梯田、住民宿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宾客盈门。“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长冯红云表示,身处粤北生态发展区的连山县,把保护水源、保护森林当成首要任务,同时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将旅游业打造为支柱产业。

在位于珠三角核心区的佛山,南庄镇紫南村街巷整洁,河清岸绿,一幅岭南水乡风光画卷徐徐展开。“我们建成好环境,才能引来金凤凰。”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说。紫南村引进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等绿色企业,便是最好的证明。

开放成为振兴之路——

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摆放着多艘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无人船。“我们的产品最初就是在香港的大学校园诞生。几乎同一时间,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珠海成为我们的新起点。从这里,云洲智能驶向全球无人船市场的‘蓝海’。”公司董事长张云飞说。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推进,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为国际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要素汇集提供了便利。”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晓军表示。

共享打开幸福之门——

粤北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热情高涨。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建设,让这里的干部群众看到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清远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是一个有着2000多人口的省定贫困村。“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打造‘造血型’的长期稳定增收项目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清远市驻连樟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雪凡表示,扶贫工作队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筹集资金建成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在这里务工。总部位于佛山的碧桂园集团成立专职帮扶小组,派驻团队进驻连樟村,助力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核’要与‘一带’‘一区’有机联动。”省委党校教授、省政府参事陈鸿宇期待,伴随着“一核一带一区”的建设,打造区域紧密协作的发展链条,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产业分工新格局。

广东人深知,创新不仅仅是珠三角的事,绿色也不仅仅是粤北的责任。从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到粤北生态发展区,新发展理念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核、带、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正在广东大地上协调推进,开花结果。

新引擎▶▷

沿海经济带串珠成链舞动高水平协调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版图的重心向沿海移动,“向海而兴”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趋势。打开广东地图,从中间的广州往东西延伸,海岸线延绵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

沿海经济带串珠成链,既激活了广东沿海城市的活力和潜力,又将沿海城市和珠三角核心区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进一步向北延伸,舞动出广东的协调发展。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铺展开来,核、带、区之间的内部结构更加有机统一,高水平的协调发展热潮奔涌。短短半年时间,从粤东的汕头到粤西的湛江,众多大项目纷纷落子布局沿海经济带,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18年8月16日,珠海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半导体设计服务、半导体设备及芯片设计等方面开展合作。

2018年9月5日,惠州与埃克森美孚签署化工综合体项目初步投资协议,总额达到100亿美元。还有中海壳牌、中海油,世界石化产业巨头相继落户于此。

2018年12月17日,国家电投揭阳900MW海上风电、前詹通用码头一期、揭东燃机热电项目动(复)工仪式在揭阳举行。三大项目总投资超过220亿元。“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带来的新机遇,让揭阳市发改局局长黄伟忠倍感振奋:“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将推动揭阳打赢经济翻身仗。”

在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高端不锈钢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兴起,成为阳江经济发展新引擎。阳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蛟表示,抢抓“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机遇,阳江要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湛江高铁西站,一趟趟高铁从这里出发飞驰在雷州半岛广袤大地上。作为世界最著名的化工企业之一,德国巴斯夫集团计划在湛江投资100亿美元,打造亚太地区最先进的化工一体化生产基地。“‘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出要将粤东粤西打造成新的增长极,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吸引了更多世界500强企业的目光,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表示。

区域发展新格局,吸引全球高端经济要素加速在广东聚集。2018年,7个世界500强或全球行业“龙头”投资的“百亿美元级”大项目落户广东。2018年1—9月,广东实际利用外资1172.4亿元、增长3.6%,增幅比全国同期高0.7个百分点。

从珠三角核心区到沿海经济带、粤北生态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这里激荡。2018年前三季度,汕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高于全省水平10.4个百分点;湛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重点经济指标飘红,为这些地区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广东扬帆奋进正当时。

新体制▶▷

用好关键一招“核带区”风鹏正举

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让人惊叹:“仿佛看到了当年正在建设的深圳特区。”在这里,人们恍如置身“小深圳”:电话区号是0755;路牌设计与深圳一样;5条区内公交线路,开的是深圳巴士集团旗下的公交车,挂的“粤B”车牌……

越是改革发展,越要激流勇进。省委、省政府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高度出发,创新调整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按照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的原则,努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节点区。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广东发展指明方向,也照亮“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之路。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区域经济版图的深刻重塑,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使命担当和务实行动。

面向“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新的机制在破题——

2018年7月,省委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决定》,提出构建科学考核评估的导向机制,按照功能区定位实行分类考核。

12月14日,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审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

深层变革推动广东不断闯关夺隘。加快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对口帮扶协作、基础设施投融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体制机制,广东根据“一核一带一区”不同的功能定位精准配置资源,有力有效推动协调发展。

面向“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新的行动在推进——

2018年12月12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信用服务综合改革若干措施》对外发布。“前海正不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创建信用经济试验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锦侠说。制定“谋划一批、筹备一批、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方案,前海重点围绕“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行高水平贸易便利化政策”三方面出台132条改革创新举措。

“这里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一个全新的汕头!”站在东海岸大道向西远眺,高科技和总部企业项目纷纷落户动工,人们惊叹“特区速度”重现。汕头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育斌说,华侨试验区将成为汕头先行先试、发挥特区新优势的重大平台。

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湛江市工商部门在湛江全域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截至2018年11月底,湛江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6.8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4.74万户,同比增长23.21%。

南岭之下的北江流域,河流综合治理进展不断加快。省北江流域管理局与广州、佛山、韶关、清远、肇庆、河源市河长制办公室,共同探路北江流域河湖管护区域联动机制,协调推动北江流域河湖管理保护问题。

从珠三角核心区到沿海经济带、粤北生态区,改革在推进,改变在发生。

这是一场攻坚战。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培育创新活力,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这更是一场持久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更需要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推进。

改革开放40年,广东始终走在发展的前沿、时代的前列,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风鹏正举,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广东答卷!

[责任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