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董非)时隔一年,备受期待的︐2018第二届南山戏剧节将从9月1日如约而至。一批世界级的戏剧团队将联袂国内及深圳本土戏剧人,以20多个剧团携24部作品阵容,以“寻”为主题,继续秉持“人人都是戏剧+”的宗旨,在一个月的时段里,呈现80多场演出、创作交流、展演活动(第一届76场)。剧目中不乏爱丁堡戏剧节、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国家青年戏剧节、罗马前沿艺术节、首尔国际舞蹈节、南锣鼓巷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的口碑之作。
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市戏剧的繁荣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南山作为以年轻创业者、求学者、追梦者居多,经济、科技和文化昌盛的现代化城区。舞台艺术已成为这个城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南山区文联主席、本届戏剧节策划人段钢表示:这届戏剧节与上届一样,全部是原创作品。这是南山戏剧节的“铁律标准”。深圳是个文化之城、科创之城,融合了千万敢想敢做敢拼的城市灵魂,要把创意转变成“创•艺”,更多南山人期待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独特艺术文本蕴含的创作价值,并在创意理念深度介入日常生活的当下,以开放、包容的艺术态度,创建一种具有城市识别和城市个性的艺术景观。
30天呈现80余场演出及创作展演
本届戏剧节由深圳市文联、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指导,南山区委宣传部(文体局)、南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南山区戏剧家协会承办,深圳市荔枝青年剧团、深大艺术学院表演系、聚橙文化公司、华夏艺术中心协办。所有演出及活动,市民均可以凭身份证或手机IP在指定渠道或地址免费领票入场。演出场地仍以南山实验剧场为主题,部分场次在南山文体中心和华夏艺术中心小剧场。
去年9—10月,南山首届戏剧节期间,48天内演出76场,10多家国内外剧团应邀前来献艺,丰富的内容吸引了30000余观众走近戏剧。戏剧节覆盖的广度、深度和影响力创下多项深圳记录,南山戏剧节也受邀加入“中国青年戏剧联盟”。
与上届相比,第二届南山戏剧节在布局上进行了优化调整和整体提升。将去年的“青”、“岸”、“心”、“游”四个板块调整为国外特邀剧目、国内特邀剧目、大学生戏剧展演、企业戏剧展演、应用剧场等五个单元;邀约剧目提升质量标准,增加数量,在30天时间里,将有36场演出、6场表演工坊、20场戏剧讲座,共计约82场戏剧活动轮番登场。
本届戏剧节沿袭了“人人都是戏剧+”的口号。“+”是一个泛概念,它既指形式上的突破,包括应用戏剧在台上台下的联手互动;又体现元素上的创新,包含音乐、舞蹈、器乐等无限手段;“+”谐音“家”,是希望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这也是南山戏剧节的核心愿景。
在“人人都是戏剧+”的基础上,本届戏剧节的主题为“寻”,不仅旨在寻向所志,寻找戏剧标记;也意寓在古文明和现代前沿科技对冲的深圳,寻访文化对城市和城市人的影响;同时,还寄托了寻找经得起推敲的戏剧味,找寻年轻人对戏剧生活的期望。
国内外各大艺术节口碑剧目亮相
第二届南山戏剧节主办方精选国内外各大艺术节口碑之作,力图为深圳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观演感受。翻看剧目名单,各个特邀剧目闪耀亮眼。
在英国华威大学年度戏剧评选中,获得最佳制作奖、最佳女演员等5个奖项的《misterman 无名先生》。
2015年罗马前沿艺术节的获奖剧目《爱情引力》。这部肢体剧用无言的双人舞与音乐,演绎一对恋人关系的演变,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浑然一体的超现实世界。该剧团还带来了对公众开放的肢体工作坊。
改编自村上春树同名小说的舞剧《天黑以后》,代表了国际戏剧发展的新趋势,曾先后应邀参加了春川国际哑剧节、北京舞蹈双周和广东现代舞周等。
闭幕式剧目《欢乐颂JunNK》结合了当代戏剧和经典音乐,将杂技、极限运动、打击乐、原声等融合在戏剧中,给予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该剧此前从133部剧中脱颖而出,获得爱丁堡戏剧节先锋戏剧奖。
国内特邀剧目单元,有戏剧行业中的优秀青年导演,独立制作人,优秀青年演员等专业人才的作品,不乏受邀国内外顶尖戏剧节的优秀剧目。这些作品把城市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亲情、青春、创造等精神嵌入剧目,展现出南山戏剧节在城市中的特有魅力。
开幕大戏为郑义信编剧的作品《杏仁豆腐心》,他曾获得日本岸田戏剧奖、鹤屋南北戏剧奖最佳编剧;有上海笑匠喜剧带来的温情剧目《我的爸爸的爸爸》,还有获得2017乌镇戏剧节最佳表现奖的导演高轶男带来的《徐娘梦》;由史诗级巨作《战马》中文版木偶导演及操作师们倾力原创的木偶剧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该剧曾受到爱丁堡前沿艺术节五星推荐,被誉为“了不起的东方戏剧”。
本届戏剧节也是本土戏剧的风云会,旨在不遗余力地培养和扶持本土戏剧创作。在特别设置的本土戏剧单元,由深圳荔枝青年剧团带来的《刘小源和李小花》、邹晓勇戏剧工作室带来的《上下》,由深圳越众剧社带来的父爱主题戏剧《我曾见过你》,以及由深圳剧作家从容编剧的先锋戏剧作品《爱的构思》也将以读剧的形式接受家乡父老的检阅。
除此之外,本届戏剧节的大学生戏剧展演、企业戏剧展演、应用戏剧板块也纷纷邀请了多部原创作品登台亮相。
搭建平台,推动戏剧创作
南山戏剧基础实力雄厚,市场基础扎实。此前,区文联和区剧协合力打造过若干精品力作。获得曹禺杯金奖的《早茶》、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金奖的四幕话剧《老板,你好嘢》;改革开放30周年时,推出了具有影响力的四幕话剧《深圳靓汤》;还有一批原创话剧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初春》《红都宣言》等,在基层巡演和各大赛事中获得不错的反响和成绩。
南山戏剧具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区内的深圳大学,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戏剧表演专业的大学,在22年间,培养了大批戏剧专业人才,他们中很多人和马化腾师兄一样,选择“本土创业”,组建了胖鸟、荔枝青年、爪马、甸甸巴士、八厘米、天乐等民间戏剧团队,撑起了南山“戏剧高地”的旗帜。他们极富创新意识,勇于面向市场,敢于挑战极致,走出了因地制宜的小剧场大题材、小制作大视野,极具辨识度和个性的现代化先锋城市话剧种群。
南山被称为“小资横行”的现代化城区,对戏剧的需求超出人们的想象,也为戏剧节提供了可能的市场基础。深圳剧场密度最大、话剧上演率最高的区域,就是南山半岛。在全市文艺系统中,唯有南山区文联拥有一个区属专业剧场“南山实验剧场”,该剧场定位于“戏剧为主,面向市民,完全公益”,运营一年多,使用率超过80%,深得市民的好评,形成了“想看戏到实验”的社会口碑。
南山戏剧节是打造区域艺术品牌的重要推手。深圳市剧协副主席、南山区剧协主席、本届戏剧节总导演王维斌认为:从某种意义讲,南山戏剧节实际上是给创作者们一个平台,培植本土的戏剧特点……要给本土戏剧一些空间,让它们快速成长。(让)每一个点都能开出绚烂的花朵,这些花朵再汇集,就成为南山戏剧的品牌……南山戏剧的节目之前是微小的,但由此开始,形成自己的戏剧特点、自己的发展道路。
协办方荔枝青年剧团团长、本届戏剧节执行总导演刘子源表示,“南山戏剧节打通了本土剧团和国内外剧团的交流通道。在这个平台上,大家都成为了竞争者和朋友。像这样的平台资源成熟之后,就是国内和国际一流戏剧的情感和艺术的通道。在这个层面上去聊艺术,不管是对本土的戏剧人还是戏剧观众,还是主管部门,都拓展了视野。这种提高是影响你未来创作艺术精品的基础。”
以小见大激励创新
在上届南山戏剧节上,深圳导演邹晓勇的作品《木心•人曲》引发了强烈追捧,此后,该剧受邀参加南锣鼓巷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等国内戏剧盛会,并在多个戏剧院线的全国巡演中,获得不俗口碑和票房。
段钢认为,在国际国内各种艺术品牌林立的当下,南山戏剧节必须根据地方优势错位发展,必须体现鲜明的辨识度和特色。我们不追求大制作、大投资,而是在“小”字上下功夫,坚持“形式小于内容”;舞台有限、世界无边,以小见大才能更多地去追求戏剧的张力,即内涵的深刻和艺术的感染力。
这样的思路在两届南山戏剧节都贯穿始终。刘子源介绍,我们选择剧目,第一个就是看制作,主要是要求内容和表现比较优秀的;其次是样式,依托我们目前已有的1+2个场地,我们只选择小剧场剧目,希望带给观众深刻的思索和走心的温情,能激发交流和共鸣,而不是单纯的“场面震撼”。
他介绍,此次选择的开幕剧《杏仁豆腐心》、本土作品《我曾见过你》《刘小源和李小花》等,都是讲人的情感,讲人与社会的现实话题。“我们希望能和观众有直接共鸣,所以更多关注情感和心灵变化的社会性作品。当然,艺术感和形式感也需要,也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在里面,但是偏重还是在那一方。”
对于南山戏剧节来说,创新和包容同样重要。被誉为“中国先锋戏剧一面旗帜”的《爱的构思》是从容于1986年担任编剧的重要作品。该剧由上海青年话剧团首演,由女导演雷国华执导、著名表演艺术家娄际成、李媛媛、宋茹慧,陈少泽等参与演出,曾创下在长江剧院连演39场的佳绩。今年的南山戏剧节,该剧不改“先锋”本色,创造性的采用“读剧”的方式参演。
对于南山戏剧节来说,创新和包容同样重要。段钢表示,我们选择的戏,大都是现实题材,反映都市情结,带有先锋形式和实验性质。“南山戏剧节要有国际视野和包容眼界,鼓励艺术上大胆创新。只要把握好内容上价值观正确,表现形式上摒弃‘三俗’,追求真、善、美,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没有更多局限。”在首届南山戏剧节上,既有国外前卫的肢体剧《一个人的莎士比亚》,也有富士康工厂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的原创剧,都一样打动观众,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不仅是南山的,也代表现代中国都市的”
2018年2月横滨艺术节期间,刘子源带南山戏剧节前去推介,引起了外国剧团的极大兴趣,也带回了此次《无名先生》在国内的首演合作。推介戏剧的同时,引起很多人对深圳这个城市的关注。“那时候我感觉,南山戏剧节不仅是南山的,也是代表深圳这座城市的。”刘子源感慨地说。
事实上,南山戏剧节在不断的思考和调整中,已形成了自己的诸多特色。如依托于深圳大学、深圳市荔枝青年剧团所举办的应用戏剧单元,是南山戏剧节的一大亮点。应用戏剧是运用表演与剧场技巧进行心理干预和矫正的新领域,也是表演艺术与心理科学这些年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搭建戏剧表演与参与者的对话平台,沟通、分享及交流,使得观众通过戏剧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深大艺术学院表演系主任王维斌副教授认为,应用戏剧才是真正属于城市的。“用戏剧治疗都市人的内心,让人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这可能也是心理学科研及南山戏剧节要承载的一项任务。”身负广东省高教系统“艺术治疗”科研课题重任的他,已经在这条路径上探索了好几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此外,本届戏剧节以培育扶持本土企业文化为目标,设置了企业戏剧板块,将推出深圳及国内外企业剧团原创剧目,这也是着眼未来,契合城市特性和企业需求,希望戏剧走进每一个人。
戏剧节的思考
去年第一届南山戏剧节一个多月的时间,拉开了一场城市戏剧盛宴。南山通过戏剧舞台,凝聚更多的关注,体现了创新、多元、包容的国际范。其后,主办方一直在思考,南山特质的城市戏剧节,究竟应该长成什么样?如何把戏剧艺术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市民,既能看到经典的传统剧目,又能看到最具先锋性、前卫性、实验性,属于未来艺术的创意剧目?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灵魂,历史的演进和现实的发展告诉我们,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先锋的城市必然需要先锋的艺术追求。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编剧、深圳市文联兼职副主席、戏剧家协会主席从容说:南山也正是拥有了在深圳的特殊地位,既是新时期高新科技发展的领跑者,又是深圳大学等一众高校的驻在地,应该也是各种艺术门类的高地,市民对文化艺术的期望值很高。对于深圳这座城市而言,南山是发展戏剧艺术的沃土,南山戏剧人肩上担着这根大梁。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忠亮说,一个城市的文化,表现为核心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既是多元的、长期的,也是由一个个单一的、具体的艺术“名片”构成。南山文艺系统根据自身的优势,以“南山戏剧节”等艺术品牌为着力点,推进整体文艺事业的发展,并且已做出了不俗成绩,为深圳的文艺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成效值得肯定,其经验值得总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