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原创稿件>

支教动我心17 | 杨国增:吟读百忍亭

支教动我心17 | 杨国增:吟读百忍亭

分享

水乡人欢快的笑容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百忍亭畔的阅历,我将永远铭记。

关于神秘的西南,云贵的高原,早已心向往之。对贵州的了解还是停留在那小学课本上的黄果树瀑布、还是那中学历史课上的遵义会议、抑或是大学期间地质学中的典型喀斯特地貌、还有那数不清的矿山和荧幕上深明大义的奢香夫人。这就是印象中的贵州,一方神秘的山水。

金秋时节,伴随着贵广高铁上高速行驶的动车组列车,穿过绵绵群山,从岭南来到三都,来到都柳江畔,来到水家儿女时代耕耘的秀秀田园。还记得第一次和把子逸在都柳江边漫步,还记得第一次和吴方留先生聊到产蛋涯,大家收拾行囊在韦彩良校长的安排下住进新房以及那浓浓火锅上飘起的淡淡青烟,我们西南第一站行程就要结束。

百忍亭畔

提起水龙中学,在公司已有太多的传说,可是这百忍亭却绝少有人提起!百忍亭位于水龙民族中学正门前,是乡之贤达张公百忍的祠堂,这张百忍不禁让人想起那远在灵霄宝殿的玉皇老子,难道是同一个人?即便不是同一个人,那种百忍可成金的思想是一样值得后人学习研究的,尤其在水龙中学这样一个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圣地。

幸运地能够在百忍亭前展开两个月的工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熏陶,也是一种精神的成长。为人师表、传道授业,将自己的心得告诉学生,将自己的走过的弯路告诉学生,短短两个月,所讲授的知识有限,数量上少的可怜,但是言传身教对自己和同学带来的熏陶却很重要,总是希望自己和同学们将来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相对体面生存下去,于愿足矣。

水家风情

读万卷书不如行百里路,行百里路若全是古朴自然的山间小路更是难得。

以水龙为中心,周边的村寨有独寨、地寨、祥寨、拉佑等十几个寨子形成的自然村,这些村落零零散散地分布于苗岭山脉深处的各个山坳里,形成众寨拱卫水龙的格局。而各个寨子以吊脚楼为主体建筑,靠山临沟,完全根据山体的走势来建,符合传统中国建筑所具有的一切特色,没有明显规划的味道但是错落有致,有条不紊。

在百忍亭东南方的独寨是去的最多的地方,从独寨到中化形成一条宽阔的走廊,途径莫寨、郭窑、交把、弄且、下寨和上告,最终到达水泥厂,沿途二十公里徒步前进,可以最贴切的感受到在山的怀抱下人是怎么生活的,须知这座水泥厂代表了方圆几百里的最高工业化水平。哪里天蓝水绿、飞鸟成群、稻田纵横、老树横秋,间或的会有围着围裙的妇女在小河边上洗衣淘菜,孩子们抓鱼钓虾。要说桃花源,在千年前陶潜所见也不过如此。生于斯、长于斯,对这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有难舍的情谊。

来到水龙,才知道有一种节日叫端节,是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来到水龙,才知道有一种盛情叫过端,主人家美酒美食盛情相邀!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端起手中的杯,涮起锅中的肉,唱起爽朗的歌,一杯一杯又一杯!水家兄弟的热情与水家父老的好客是二十年来在中原汉地从未体会到的,让人感动之余难免想到一个文化的苦旅,从北方绵延千里,三次迁徙,最终定格在高原群山,在此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山的那边

从深圳到水龙中学的支教老师基本都来自城市,长于高楼大厦、学于小区花园,竟不知山间留守的现状是什么?可是老师们的拳拳爱心却是有目共睹,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出去,去开创一种全新的生活,由此就引发了山的那边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问题。

说明: C:UsershuangyiDesktop近三年支教心得(选)2015届杨国增——吟读百忍亭杨国增(2).JPG

与学生合影

恰逢仲秋,狗尾巴草在风中翘翘而舞,漫山遍野,节奏是欢快的,清风是凉爽的,秋粮入仓后正是登山好时节。于是要折一身的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在山山水水的环保中,去寻找最原始最朴素的水家寨子!

在苗岭深处,翻过山头几座,总有几家吊脚楼安静地坐落在山谷的一角,略显疲惫。蛇径蜿蜒,泥泞不堪,走起来稍显吃力。路上成堆的牛粪和深邃的马蹄可以得知有生畜经过,有牲口的地方通常会有人家,曲径通幽,果真在几番峰回路转后来到了科寨。科寨位于山谷谷底,八面环山,徒步下去不仅锻炼脚力,对臂力也同样是一种锻炼,到了寨子里,恰逢一位老者离世。按照传统习俗,长者为尊,应该去作揖道别。有本家相邀,到家中喝水,聊以安慰那焦灼的双唇和向长者静默。山中无甲子,自然不知老者高寿,但是目测那和蔼的奶奶,应该在八旬以上。陡峭的山路与贫瘠的土壤不仅给了你们得以生存的粮食,还给了你们强健的体魄和矫捷的身手。

亭畔吟读

经历是一种成长,与水家同胞相遇、相识到相知,这种成长更是叫人刻骨铭心。还记得央视的热播剧,彝人奢香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持西南半壁稳定做出的巨大牺牲。如今,在奢香夫人活动过的地方,水家同胞艰苦奋斗、安居乐业的场面依旧叫人感动。

说明: 杨国增(1)

课堂

通过毛泽东先生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情形,了解了共产党在早期活动时的经典著作,也知道了百十年前的南国和现在已然不同,我们沐浴着时代的阳光享受着太平,正宜安居乐业。得此机会来到水龙实地学习,使得你我有幸共同进步,了解民间百态,提升个人内涵。在支教队的背后是更多的深燃人在山的那边关注着三都,个人支教时间虽然有限,但是深圳燃气“为爱黔行”却已绵延十三年,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到这里践行深燃的理念,明年再会!

从第一次步入水龙,想起一篇散文《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不知不觉间已近离别,那山中老人的教导至今犹在,举杯畅饮的情形也历历在目,可是就要离开。水乡人欢快的笑容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百忍亭畔的阅历,我将永远铭记。感谢七年级一班的所有同学,给了我一次当你们老师的机会,也是二十年来第一次我给五十多个人上课,对我而言,可谓盛况空前。不同于以往,这次给你们上课我都进行了详细的备课,阅读了很多史料,调阅了很多文献,自己受益很大。在此想向全体七(1)班同学说声“谢谢!”。

(作者:深圳市燃气集团 杨国增)

[责任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