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原创稿件>

“城市与我”故事会: 摄影艺术家影像中的深圳这座城与人

“城市与我”故事会: 摄影艺术家影像中的深圳这座城与人

分享

摄影艺术家与观众围坐在一起,分享自身与深圳的鲜活故事,畅谈影像与城市的关系,展现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城市。

“城市与我”故事会

深圳新闻网讯 由2017国际城区影像节(IUIF)与华润置地、玛格南图片社共同发起,由大乾艺术机构策划运营的“城市与我”公共影像创作展目前正在深圳万象天地LG层大中庭展出,10月22日下午,作为展览的同期活动,“城市与我”故事会在深圳万象天地L6层云端沙龙举行。

故事会邀请到影像作家、小说家、剧作家、戏剧导演康赫,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饶小军教授, 纪实摄影师、三次获得“中国最有影响力摄影人物”杨延康,获得莱卡奥斯卡巴纳客摄影新人奖的中国摄影师黄京以及“城市与我--公共影像创作计划”公众单元入选摄影师代表闫雨电作为分享嘉宾,他们与观众围坐在一起,分享自身与深圳的鲜活故事,畅谈影像与城市的关系,展现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城市。

影像里的深圳故事

影像作家、小说家、剧作家、戏剧导演康赫分享创作过程

有着多重身份的康赫现场展示了他正在为深圳量身创作的影像素材片段,分享他的创作过程。他尝试以全新的拍摄手法,抓取了某地铁口的上班族流动的步伐、环卫工人打扫树叶,城市天空的飞鸟等镜头,将深圳隐现的淡漠、热情和快速流动融合在一起,有些影像有凝固的感觉,又保持它的速度感,这些片段将经过后期剪辑处理最终成形。

先后三次获得“中国最有影响力摄影人物”的纪实摄影师杨延康分享了他30余年的深漂故事。每年他会在深圳固定待上一段时间,另一段时间到外地拍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切换。他说,“城市与我,我没有离开城市,但是我喜欢放纵自己到边缘寻找另外一种反差,回到深圳我就学习、看书。到外地,像流浪狗一样放纵自己去寻找一个人的感动。”

莱卡奥斯卡巴纳客摄影新人奖——中国摄影师黄京回忆他与深圳的共同成长

4个月大小就被父母带到深圳的80后摄影师黄京可以算是深圳“土著”,他是获得莱卡奥斯卡巴纳客摄影新人奖的中国摄影师,在故事会现场他分享了他在深圳拍的12张照片。黄京说他平常买菜、遛狗、出去散步,无时无刻都背着相机,家楼下会发现不少有趣的东西。在他的城市与我公共影像创作计划纪录片中他感慨,小时候常去的地方现在完全不认识了,甚至遗憾自己小时候常拿着游戏机而不是相机,没有留下更多与他一起成长的深圳故事。他站在一个很新的地方告诉我们一些很旧的故事,通过影像,我们看到深圳的过去和现在,也看到城市的未来在其中萌芽。

闫雨电是“城市与我--公共影像创作计划”公众单元入选摄影师代表,同样是一个资深的老“深漂”,他用摄影表达着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理解,感受着深圳的机会和包容。他把常人看到城市中可能会忽略的那么一个瞬间捕捉出来,带给观者重新回味。在东门老街,他曾经为了拍一对卖糖葫芦的老夫妇,追着他们拍了三条街。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饶小军教授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饶小军教授认为,摄影师与建筑师的共同点在于对城市空间的观察,都在探讨“视知觉”,不同的是,建筑师可以说是一个空间的预设者,设计了这个城市,却无法预期一个城市的未来会走向什么样。摄影师则是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变迁。通过眼睛看到的城市和客观上城市发生的意向的变化来认识和了解深圳,寻找城市的身份认同,是非常丰富和有趣的。

[责任编辑:陈晓玲]